本书主于《公羊》而结合《穀梁》《左传》,辨析三《传》差异,而返回公羊家的主义坚持和原则要求。汲取哲学智慧,注重形上提升,始终不失思想高度。采用文本考辨、文字校勘、字句训诂、义理阐发四维结构而治经。深刻挖掘经传文本所蕴含的现代理念,呈现经典跨越时空的价值。隐公元年是孔子编撰的鲁国编年史《春秋》记事之起始年份,具有公羊学标志意义的“元年春,王正月”,具有时间哲学、历史哲学的蕴涵,表明天地万物之气象随刚受命君王的出现而有所改变,因而也被人们注入本体论的形上要求。哀公十四年,《春秋》微辞,降麟之大异,以示周室将灭,去“王正月”,而明《春秋》绝周之意。纵论麟经的开端与结束,首尾相接,圆善自成,在实现薪火相承、代际赓续的同时,也有意让儒门圣道能够返本开新,使《春秋》大义运转来去,生生不息。
上编公羊经始〈隐公元年》当代诠释
第一章五始:"元年春,王正月"
一元年:天地之始
二春:四时之始
三文王:受命之始
四正月:政教之始
五公即位:一国之始
第二章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第三章鲁与邾娄盟于昧
第四章克段于哪:大郑伯之恶
一《诗》中叔段
二《左传》叙事
三《公羊》如何大郑伯之恶?
四不弟之之辞
五地之之辞,月之之辞
六三《传》异旨
七亲亲尊尊的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