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主力海军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练习舰队无力与海军决战于海上,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命,练习舰队在上海参加淞沪抗战,第一、第二舰队则退守长江,在江阴建立了沉船阻塞线。日军为打通长江航线,利用优势空中力量,对中国防守舰队发起猛烈进攻,中国海军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几乎全军覆没。失去舰船的中国海军利用舰炮设置岸上炮台配合陆军作战。当炮台先后陷落后,又组成布雷游击队,在长江中下游与日寇展开持久战,直至抗战结束,创造了布雷游击战的新战法,使日军遭受重大损失。中国海军的长江抗战不仅粉碎了日军水陆并进的战略意图,而且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中国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回望篇 从“中国的海军在哪里?”谈起
几封书信引发的争论
抗战前派系林立的中国海军
屡次流产的海军建设计划
抗战前艰难的海军装备建设
抗战前的海军教育与训练
“一·二八事变”后的弹劾海军风波
准备篇 “江阴伟大阻塞线”
日本海军的实力及作战方针
中国海军的战前实力和作战方针
国民政府决定阻塞长江
在江阴建立阻塞线
作战篇 防御为主的阻塞、袭击战
海军参加淞沪抗战
在太湖、乍浦一带的战斗
……
简介:优选不超过150字
马骏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曾长期执教于海军航空大学,全军优秀教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海洋文化史、中国海军史教学与研究。在《抗日战争研究》《历史档案》《军事历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