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总结介绍“次季节-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预测”计划第一阶段取得的一些关键性进展。本书第一部分基于天气预报的范畴和气候、行星波动动力学理论,介绍了S2S的可预测性背景。第二部分系统回顾了可预测性的潜在来源,包括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各类遥相关、陆地海洋、海冰和平流层。第三部分概述了S2S预测系统的一些重要构成,包括集合生成、模式开发、后验校准以及多模式集合和对比。最后,第四部分说明了这类研究的社会效益,包括改善特别天气的预测、加强人道主义行动的准备、产品的交互应用、季风的无缝预测、辅助决策以及气候对健康的影响等。
译者前言
原书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背景介绍
第1章 引言:为什么需要次季节到季节预测(S2S)
1.1 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历史
1.2 次季节到季节预测
1.3 次季节到季节预测的发展近况
1.4 本书章节安排
第2章 天气预报:什么影响了预报技巧水平?
2.1 引言
2.2 数值天气预报基础
2.3 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
2.4 可预测信号的增强
2.5 集合预报简介
2.6 预报技巧水平的提升
2.7 结束语:预测的经验教训
第3章 气候中的天气:热带日降水特征的次季节可预测性
3.1 引言
3.2 数据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与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