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讲话实录》英文版为加深国际社会对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了解和认识,以对外性为出发点,对中文版进行了重新选编。由朱镕基亲自挑选篇目,选择了到今天依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篇目;能重点反映其经济思想和治国理念的篇目;有关国际社会关注热点的篇目,如环保、民生等;以及与国外人士的对话。内容涉及中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经济社会各领域重大问题内容,包括中国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治理通货膨胀等,也收入了朱镕基的部分个人信函,向外国读者展现出一个完整的、生动的,极具个人魅力的中国领导者形象。 这本书以其对话与讲话实录的形式,完全还原了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经济改革的思路与历程。
23.树立全民环保意识(1993年10月25日)
24.在一九九三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93年12月3日)
25.平抑粮油价格,稳定市场供应(1993年12月25日)
26.会见美国财政部部长本特森时的谈话(1994年1月20日)
27.卖地收入首先要用于安置拆迁户(1994年6月4日)
28.跨出金融改革关键性的一步(1994年8月15日)
29.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机制(1994年9月8日)
30.会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时的谈话(1994年10月24日)
31.加强国家外汇储备和外债的管理(1994年12月19日)
32.就全国人大检查《农业法》执行情况的报告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1994年12月29日)
33.会见日本大藏大臣武村正义时的谈话(1995年1月9日)
34.关于当前的货币政策(1995年2月12日)
35.关于北京市的经济工作(1995年7月1日)
36.值得纪念的两年央行行长经历(1995年8月28日)
37.新疆发展经济的思路(1995年9月8日-13日)
23.树立全民环保意识(1993年10月25日)
24.在一九九三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93年12月3日)
25.平抑粮油价格,稳定市场供应(1993年12月25日)
26.会见美国财政部部长本特森时的谈话(1994年1月20日)
27.卖地收入首先要用于安置拆迁户(1994年6月4日)
28.跨出金融改革关键性的一步(1994年8月15日)
29.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机制(1994年9月8日)
30.会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时的谈话(1994年10月24日)
31.加强国家外汇储备和外债的管理(1994年12月19日)
32.就全国人大检查《农业法》执行情况的报告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1994年12月29日)
33.会见日本大藏大臣武村正义时的谈话(1995年1月9日)
34.关于当前的货币政策(1995年2月12日)
35.关于北京市的经济工作(1995年7月1日)
36.值得纪念的两年央行行长经历(1995年8月28日)
37.新疆发展经济的思路(1995年9月8日-13日)
38.祝贺陈岱孙先生九五华诞(1995年10月19日)
39.信访工作是体察民情的重要渠道(1995年10月30日)
40.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贫困地区脱贫(1995年11月14日-19日)
41.国有小型企业改革不是“一卖就灵”(1996年3月24日)
42.要调整完善加工贸易政策(1996年6月5日)
43.搞好金融保险市场对外开放(1996年7月24日)
44.关于企业破产和资本重组问题(1996年8月20日)
45.关于宏观经济和财税工作的几个问题(1996年12月20日)
46.大力推进企业改革,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1997年1月8日)
47.粮食丰收以后怎么办(1997年1月13日)
48.关于住房制度改革(1997年1月24日)
49. 会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时的谈话(1997年5月14日)
50.棉花多了是一种愉快的负担(1997年8月26日)
51.搞股份制不要刮风(1997年9月10日)
52.基本医疗保障要低水平、广覆盖(1997年10月27日)
53.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1997年11月18日)
54.认真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1997年12月12日)
显示全部信息
译者梅缵月,生于纽约,获得哈佛大学东亚区域研究硕士、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研究博士学位。多年来从事中美交流活动,多次担任美、中高层互访代表团陪同兼翻译。其译文不仅准确、流畅,完全避免中式英语的尴尬,还能表现出朱镕基的独特个性魅力。前美中贸易委员会会长罗伯特?卡普在其评论中也特别提到该书的译文,“在梅缵月的笔下,我们不仅能看到朱总理极强的实践、专业和管理能力,而且也能感受到他高度个性化的一面。如果由一些不那么出色的翻译家进行翻译,上述特点也许不能完全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