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全面梳理当前已有估算潜在增长率主要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上,从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等经济理论出发,围绕资本、技术、劳动等核心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全书共分为十章,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并获得一系列比较有价值的发现,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篇概述与文献回顾
第1章绪论2
第2章潜在产出测算的回顾、反思与展望6
2.1引言6
2.2潜在产出测算的回顾7
2.3潜在产出测算的研究进展与反思9
2.4展望:供需结合的新视角11
第二篇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
第3章货币供应、产出缺口与经济波动14
3.1引言14
3.2机理分析17
3.3SVAR模型的构建与估计19
3.4TVP-SVAR-SV模型的构建与估计28
3.5结论及政策建议39
第4章异质性资本、产能利用与中国潜在产出41
4.1相关文献研究综述42
4.2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43
4.3实证分析46
4.4稳健性检验52
4.5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展望54
4.6结论及启示57
第5章资本要素结构优化的再配置效应研究59
5.1引言59
5.2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61
5.3研究设计62
5.4三次产业要素产出弹性的演化特征66
5.5资本要素结构的典型特征及其再配置效应69
5.6结论及启示75
第三篇经济增长要素分析
第6章中国资本利用率、企业税负与结构调整78
6.1引言78
6.2文献综述80
6.3理论模型82
6.4模拟分析87
6.5结论及政策建议93
第7章产业结构与劳动份额的统一性研究96
7.1引言96
7.2文献综述98
7.3理论模型构建100
7.4理论模型求解101
7.5参数校准及数值模拟109
7.6结论及政策建议115
第8章政府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18
8.1引言118
8.2我国基础研究支出的特征事实120
8.3理论模型125
8.4模型求解与数值模拟129
8.5结论及政策建议136
第四篇总结与对策
第9章中国高质量供给体系:技术动因、制约因素与实现途径140
9.1高质量供给体系的技术动因及其演进141
9.2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的制约因素144
9.3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的主要途径148
第10章结论与建议151
10.1结论151
10.2建议152
参考文献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