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五章,第一章江城福地,展示福州城的历史变迁;第二章海丝枢纽,展示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深远渊源;第三章海滨邹鲁,展示福州的深厚人文底蕴;第四章海国先声,展示福州先贤开风气之先的壮志情怀;第五章闽都风物,展示福州地域文化的特色、亮点。书前概述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书后附福州大事记,略叙福州历史梗概。
引言 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1
第一章 江城福地
冶剑春秋古越都:冶山的前世因缘/21
“青山遗庙暮云头”:无诸与冶城/27
“千载不杂世代兴”:郭璞《迁城记》解读/33
泉山府兵留胜迹:裴刺史的马球场/39
“三山城郭留心内”:王审知与闽都扩城/46
“全盛之邦”耀东南:宋代福州繁华录/55
“铜钲犹是闽王点”:“全闽第一楼”沧桑/61
坊巷幽深传雅韵:三坊七巷的文化生活/68
“琼花玉岛”话沧桑:烟台山史话/75
第二章 “海丝”枢纽
“江海通津”东冶港:福州港的滥觞/85
“万国舟航归禹贡”:唐五代以来的福州港/92
闽海开洋通万国:郑和与长乐/100
乡关萦梦使琉球:福州与琉球的不解之缘/108
“连山控海”屏山楼:“海丝”航标镇海楼/117
风雨千年万寿桥:闽江古桥变迁史/124
数往知来再出发:福州的开埠/131
游子根脉中华情:移居海外的福州人/139
第三章 海滨邹鲁
“龙门一半在闽川”:福州的科举文化/147
倡道东南四先生:北宋福州的闽学先驱/154
闽学渊薮寻旧迹:朱熹与福州/159
“一生魂梦到三山”:宋代文豪在福州/166
楮墨书香满榕城:福州的雕版印刷/174
香草犹留名士韵:“十砚老人”的故事/181
东南
“文薮”数鳌峰: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与学风转变/189
“满纸云烟随笔起”:清代福州的市井文学/196
三山闺彦诗名扬:何振岱与寿香社“十才女”/202
第四章 海国先声
“三山论学”芙蓉园:叶向高与艾儒略/211
“共乐无私一义天”:隐元禅师与中日文化交流/219
慧眼能识天下局:“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227
马江宏图育英才:福建船政的兴办/234
“笔醒天下”第一人:严复的救国之路/247
一腔孤勇化藩篱:陈季同与“中学西渐”/255
“译界之王”林琴南:林纾与《茶花女》/261
敢为天下谋永福:辛亥革命的福州之光/268
第五章 闽都风物
清荫翠影共烟浮:福州的榕树/277
“兰汤三尺即蓬瀛”:福州温泉文化漫谈/284
天生瑰宝孕闽中:寿山石雕刻艺术/290
“佛闻弃禅跳墙来”:从佛跳墙说福州菜特色/297
面向沧海寻滋味:福州小吃的“海味”/305
茉莉茶香溢四海:茉莉花茶小史/312
石仓名园蕴新声:曹学佺与闽剧/322
护产保赤陈太后:临水夫人陈靖姑/330
忠魂护航尚书公:陈文龙的海神传奇/337
“闽山庙里夜人繁”:闽都民俗文化剪影/344
结束语 闽都新颜/351
主要参考文献/361
后记/364
魏定榔,福建柘荣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供职于宁德师范学院。长期从事福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曾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读本》主编,《福建省志·档案志(1993-2005 )》总纂,《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福建卷》《八闽文化综览》副主编。著有《船政与福州》。整理点校有《王氏汇刻唐人集》《晞发集》《游朴诗文集》等地方文献。 卢美松,1944年 9月出生,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编审,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现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大学福建校友会会长、闽都文化研究会评审委员会首席顾问。长期从事福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主持出版福建省志70余部,《福建文史丛书》近百种。著有《中华卢氏源流》《中华姓氏谱•卢姓卷》《闽中稽古》《福建北大人》《福建历代状元》《闽台先民文化探源》《福州名园史影》《芸窗谈故》《松轩话史》等;主编有《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福建卷》《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台湾卷卷》《福建省志·人物志(上)》《福建省历史地图集》《全闽诗录》《八闽文化综览》《福州通史简编》《严复翰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