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包括中国历史学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叙事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对上述三个体系中的西方中心论因素进行检讨、反思,然后围绕国家制度、国家与社会、民族国家与民族关系、经济制度、中国与世界等议题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建构,以期突破并超越西方话语下关于东方专制主义、威权政治、经济社会长期停滞等历史叙事体系。本书还将反思西方话语中有关民族国家与民族关系的理论建构,力图建构和合共生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史观,并以“文明新形态”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对传统的朝贡体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行理论梳理和建构。针对不断扩展的历史学研究领域,本书将以上海史为切入点,致力于形成有关城市史研究的话语体系。
导论 中国特色历史学话语体系构建须摒弃“中心论”
第一章 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界对西方史学的接受与创新
第二节 对中国世界史知识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
第三节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思考
第二章 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历史学话语叙事
第一节 “专制主义”的东西方迷思
第二节 “东方专制主义”话语叙事解构
第三节 超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视角
第三章 关于“民族国家”历史叙事的反思
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话语建构与认同困境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族群理论建构
第三节 国家认同:清朝与民国之间国家同一性问题
第四节 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研究的理论话语建构
第四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建构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
第四节 中国特色海权观与海洋共同体话语体系建构
第五章 经济史的话语体系问题
第一节 中国近代企业早期历史研究的学科及话语体系问题
第二节 民间契约文书研究与经济史话语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史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演变的历史逻辑
第六章 城市中国三大体系的建构与挑战
第一节 中国城市史研究的话语体系问题
第二节 上海学学科体系营造的初步尝试
第三节 上海史学术研究近十年的新维度
第四节 海派文化的生成路径与话语危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