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清水江文书为基础史料,取用一万余件田地、山场林地买卖契约文书进行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既对晚明、清至民国各阶段清水江流域南北五县11个行政村的土地买卖规模作出整体的计量分析,又详细分析了数个“地主”的土地与林地买卖史,在此基础上再现了晚明至民国时期近四百年间中国最大侗、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土地买卖与地权分配制度。
导论
上篇 明至清初清水江流域社会历史及土地制度
第一章 明至清初清水江流域的社会历史
一、清水江流域自然与人文地理
二、清水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活
第二章 明代清水江流域苗侗地区的土地分配与地权变化
一、明代清水江流域的土地占有制度
二、明代清水江流域的地权形态
三、清水江流域苗侗地区的土地买卖与地权变化
四、影响苗侗社会土地制度的经济生活
中篇 土地买卖与地权分配中的清水江模式
第三章 清至民国时期的土地买卖与地权分配
一、清至民国时期的土地买卖
二、农户失地程度及呈现出的地权转移风向
第四章 农户购进田地面积与地权的转移和分配
一、农户购进田地面积及分户隋形
二、“大户”买进田地限度与土地兼并
……
林芊,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贵州大学清水江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世界史、史学史、史学理论与贵州区域史研究。在国内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60余篇。近年来主要着力于贵州区域史,尤其是贵州清水江文书的研究,撰有《理性与理性史学》(2004年)、《神话、历史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2015年)、《明清时期贵州民族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研究:以清水江为中心、历史地理的视角》(2012年)、《凸洞三村:清至民国一个侗族山乡的经济和社会》(2014年)等学术著作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