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
收藏
评价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
商品编号:1065266
ISBN:978750588432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杨叔子等著
出版日期:2009-09-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C955.2
页数:433
册数:1
大约重量:693(g)
购买数量:
-
+
库存:30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8.9 (3折)
原价:¥63.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围绕如何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时代课题,从理论、历史、现实、比较、对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和考证,取得了具有学术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并通过他们特定的社会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性格与心理的总和。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是被高度综合和概括了的一个民族的共同的精神品质和风貌。民族精神是直接寓于民族意识中的具有最高的自觉性、整体性、普遍性和超越性的意识和信念,是民族意识的真理与核心所在,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的结晶,是民族生存的精神之链。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包括“人本和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劳俭朴”、“仁者爱人”、“天下为公”、“见利思义”、“反省内求”以及独立人格与理想追求等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仍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转换和现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三个历史阶段。
导言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
一、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研究的目标及方法
三、研究体系及研究内容
四、主要研究成果与主要观点
五、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设想
第一编 理论篇
第一章 文化生命的薪火相传:民族精神与民族生存
一、历史的境遇与理论的旨趣
二、民族精神的生存视界
三、民族生存的精神之链

第二章 突破文化的围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
一、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
二、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
三、文化传统中的精神脉络

第三章 超越民族的界域:民族精神与现代人的生存境遇
一、现代性处境下的民族精神
二、世界历史时代的民族认同
三、民族性的当代精神处境

第二编 历史篇
第四章 寻根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发生
一、整体多样的地理环境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滋生
二、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
三、“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四、“轴心时代”的元典创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奠基

第五章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理性升华
二、天下一家的民族观念与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
三、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第六章 养浩然之气,铸民族灵魂: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一、先秦诸子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奠基
二、汉代经学与中华民族的思维路向
三、魏晋玄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融通
四、隋唐时期佛、道兴盛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融摄
五、宋明理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六、乾嘉学派的精神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求真务实品格

第七章 凤凰涅粲: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一、清朝末季:民族自信的丧失与实用理性的延续
二、民国初年:道德规范的寻求与传统文化的回潮
三、“五四”时期:古今之争的变异与科学主义的胜利
四、抗战前后:民族意识的强化与返本开新的困顿

第三编 现实篇
第八章 嬗变与重生: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创新和发展
一、从革命到建设:中华民族精神由现代到当代的转型
二、曲折前行: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发展中的波折
三、与时俱进: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拓与创新
四、多难兴邦:汶川地震与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第九章 理想与现实:当代中国公众的精神形态
一、中国公众的民族观与国家观
二、中国公众的集体观与责任观
三、中国公众的人生观与幸福观
四、中国公众的劳动观与奋斗观
五、中国公众的诚信观与人际观
六、中国公众的社会发展观

第十章 挑战与机遇: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契机
一、市场经济与民族精神
二、全球化与民族精利
三、科学技术发展与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编 国际篇
第十一章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导论
一、开展民族精神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二、超越民族精神比较研究中的误区
三、反思民族精神比较研究中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四、试比较若干民族的民族精神
五、加强民族精神的融通

第十二章 理性与激情:多维视野下的欧洲民族精神研究
一、德意志民族精神研究
二、法兰西民族精神研究
三、英国民族精神研究
四、俄罗斯民族精神研究

第十三章 自由与独立:美洲大陆两个典型国家民族精神研究
一、古巴民族精神研究
二、美利坚民族精神研究

第十四章 进取与革新:亚细亚地域多元文化的激荡
一、日本民族精神研
  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学家,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五大与十六大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三十余所大学的兼职、客座、顾问、名誉教授。
  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十余项,专利5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百余人获博士学位。所倡导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