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社会学》是由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集刊。本集刊致力于为环境社会学界搭建探索真知、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推动中国环境社会学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本集刊注重刊发立足中国经验、具有理论自觉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同时欢迎社会科学领域一切涉及环境与社会议题、富有学术创新、方法应用适当的学术文章。
·理论研究·
聚焦碳缘社会:气候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刍议
·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与社会适应·
全球气候治理中适应与减缓长期失衡的后果与前景
气候变化背景下藏北昂孜错湖面扩张及其生计影响研究
气候变化对河中岛居民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其适应策略
——以孟加拉国戈伊班达县为例
·气候变化的社会感知·
气候变化与非洲游牧民的感知
“自然敬畏感”与“想象共同体”的媒介仪式建构
——以重庆居民微博高温讨论文本为例
·产业发展与碳治理·
燃料消耗与古代华北冶铁业的兴衰
环境治理中的“沉默”之声
——以秸秆禁烧中的农村社会为例
技术治理创新与工业低碳转型的地方实践机制
·学术访谈·
与“碳”结缘的学术足迹
——方恺教授访谈录
《环境社会学》征稿启事
Table of Content & Abstract
陈阿江,社会学博士,河海大学二级教授,社会学系创系主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研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委会第五届会长、江苏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城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社会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及世界银行等委托课题多项。专著《次生焦虑——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解读》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