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难民法核心原则“不推回原则”,联合国难民署在推动难民遣返时必须确保其遣返的“自愿性”。既有难民遣返的研究成果大都聚焦于联合国难民署在推动难民遣返政策上的历时性差异,却忽略了其在同一时段内亦存在不同的遣返行为模式。例如,同一时段内,当难民遣返的“自愿性”条件尚未达到时,联合国难民署在推动难民遣返问题上会存在显著的行为模式差异。运用实地调研和比较案例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联合国难民署在叙利亚难民、委内瑞拉难民和阿富汗难民的遣返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行为模式,发现国家压力和同行竞争两个因素可以较好地解释这种差异。 首先,国家压力可以对联合国难民署的遣返行为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若不存在国家压力,联合国难民署不会参与难民的强制性遣返,即不会出现向原则妥协的行为。其次,当存在国家压力时,联合国难民署只有两种选择,即抵制国家压力和向国家压力妥协。最后,联合国难民署与国际移民组织之间的同行竞争可以进一步形塑其自身的行为。这一发现揭示出一个原理,即科学评估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治理成效,需要综合考虑来自主权国家的压力和来自其他国际组织的竞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提出问题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解释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第五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国际难民法的核心原则和难民解决方案
第一节 难民的界定
第二节 不推回原则
第三节 难民问题的较为解决方案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国际难民机制与难民署遣返行为
第一节 20世纪早期国际难民机构
第二节 难民署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难民署遣返行为的历时与共时差异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国家压力、同行竞争与难民署遣返行为模式
第一节 国家压力与难民署遣返行为模式
第二节 同行竞争与难民署遣返行为模式
第五章 难民署遣返行为模式差异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无国家压力、无同行竞争下的委内瑞拉难民移民
第二节 有国家压力、无同行竞争下的叙利亚难民遣返
第三节 有国家压力、有同行竞争下的阿富汗难民遣返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启示
参考文献
吴昊昙,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政治、难民治理和国家安全。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毕业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伊斯兰与中东研究专业。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约旦大学校际本科交换生。曾作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日内瓦)实习研究员在约旦、黎巴嫩就叙利亚战争和叙利亚难民问题进行田野调查。在《国际政治研究》《国际观察》《阿拉伯世界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