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碑刻研究通论》是一套从“大文化”视角系统性研究中国碑刻发展史的大型学术著作,是以碑刻史论、碑刻文化专题论、珍稀碑刻考探三个角度构建的中国碑刻文化通论,三卷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地展现了中国碑刻文化是一部不断裂的中华文明史。《中国碑刻史》以三千年历史为线索,从先秦到当代,远追碑的起源和繁衍,下及现代碑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按朝代顺序全方位系统梳理展现中国碑刻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揭示中国碑刻的发展历史。
导论中国碑刻的源与流/001
第一章胚胎萌芽的先秦碑刻007
第二章雏形初现的秦代碑刻/031
第一节秦始皇刻石知多少/032
第二节秦代有名刻石/036
第三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书碑名家/047
第三章蒙受劫难的西汉碑刻/049
第四章碑碣云起的东汉碑刻/065
第一节墓碑勃兴/066
第二节碑刻云起/068
第三节东汉存世碑刻及代表作/069
第四节汉碑书写、镌刻、形制的演变和发展/132
第五章征战禁约下的三国碑刻/139
第一节禁碑令下的曹魏碑刻及书碑名家/140
第二节稀少而精极的孙吴碑刻及书碑名家/149
第三节迄今未见实物的蜀汉碑刻/156
第六章变异发展的两晋十六国碑刻/159
第一节墓志演进/160
……
" 金其桢,男,汉族,1945年5月出生于上海,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系,江南大学教授、历史学研究员,曾长期担任《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常务副主编、全国理工农林院校社科学报研究会副会长、无锡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无锡市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特聘院外委员兼客座研究员。
金其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教育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矢志于以中国碑刻、牌坊为主要对象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在《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国文化研究》《史学月刊》《历史教学》《东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苏州大学学报》《江苏高教》《南京师大学报》《寻根》等刊物发表《秦始皇刻石探疑》《碑论》《刍议碑的起源和发展》《唐代碑文化研究》《中国古代碑刻的文字语言价值》《无字碑探溯辨疑》《论吴地碑刻文化》《江苏明清时期廉政碑刻探略》《牌坊文化探略》《论牌坊的源流及社会功能》等论文100余篇;先后出版《中国牌坊》《牌坊中国——中华牌坊文化》《中国碑文化》《中国奇碑》《廉政碑文解读》《廉政韵文碑刻》等专著10余种,主编《中国历代人文景观丛书》,参编《江苏吴文化志》;先后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