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以来,艺术家们越来越积极地寻求让观众参与到他们的作品中,并尝试延伸艺术作品传统概念的边界。自19世纪60年代起直至今日,以此为大量学术研究的对象仍是一种趋势。在本书中,作者认为这类艺术所带来的特殊审美体验能够为艺术史打开新的视野,而不是仅仅从媒体艺术的层面去理解。事实上,以互动美学为基础而建立的观点可能会激励我们开始从新的角度研究当代和历史上的艺术形式。并且,基于互动媒体的艺术表现可以被视作媒体美学的试金石。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通过在互动艺术中,着重讲述审美体验定位在观众和技术系统间的互动的艺术策略,提出技术系统实际上可能会阻碍或抑制相关互动性,同时书中从双重角度对互动媒体艺术的美学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过程美学和行为分析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描述和分析互动媒体艺术的美学理论。其次,提出了例证案例研究,该研究既作为理论思考的基础,又作为其应用的案例。
中文版序言I
致“互动艺术的美学”V
前言Ⅶ
引言Ⅸ
1互动艺术的定义与起源1
(新)媒体艺术,计算机艺术,数字艺术和互动艺术3
互动艺术中的美学策略12
艺术、技术与社会45
2互动的审美体验49
作为美学研究客体的艺术作品51
审美体验57
接受美学61
过程美学67
方法论73
3游戏的美学81
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及发展——从席勒到萧艾尔84
游戏的特征87
表演与表演性96
4数字艺术互动的美学107
行为者111
空间120
时间131
互动性和互动141
物质性与可解释性161
互动艺术的本体论地位185
5案例研究199
案例研究1:欧丽亚.利亚利娜,《阿加莎的出现》201
案例研究2:苏珊娜.伯肯黑格,《泡泡浴》210
案例研究3:斯特凡.舍马特,《水》218
案例研究4:泰瑞.鲁布,《漂流》228
案例研究5:林恩.赫舍曼,《自己的房间》234
……
卡蒂娅·卡瓦斯泰克(Katja Kwastek),德国籍,教授,任职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文化艺术系,2000年博士毕业于德国科隆大学的艺术史专业,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及交互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