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截干促萌及激素调控研究》鉴于截干高度的重要性以及激素在截干促萌中的启动、调控和纽带作用,并规避年龄效应,以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截干高度为试验因子,基于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规律,激素含量、比值对截干的响应规律及其与萌枝能力的关系,激素合成代谢、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对截干的响应规律及其与萌枝能力的关系。采用外源激素喷施进行验证,进一步厘清激素与萌枝能力调控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确定最有利于萌枝潜力发挥的适宜留桩高度,并从生态、生理、激素、基因表达多个层次联合揭示适宜截干高度形成的机制。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林学、农学、植物学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供农林类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第1章研究背景1
1.1林木截干促萌技术研究2
1.1.1萌枝能力对截干季节的响应2
1.1.2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3
1.1.3萌枝能力对截干母株年龄的响应4
1.1.4萌枝能力对截干代次的响应6
1.2截干促萌的激素调控6
1.2.1截干促萌的内源激素调控6
1.2.2截干促萌的外源激素调控10
1.3云南松遗传改良研究12
1.4研究目的和意义14
1.5研究内容14
第2章云南松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16
2.1材料与方法16
2.1.1研究区概况16
2.1.2试验材料16
2.1.3试验设计17
2.1.4萌枝能力观测17
2.1.5根系形态测定17
2.1.6生物量测定18
2.1.7碳氮磷含量测定18
2.1.8数据分析19
2.2结果与分析20
2.2.1萌枝数量对截干高度的响应20
2.2.2萌枝生长量对截干高度的响应23
2.2.3萌枝存活率对截干高度的响应25
2.2.4母株保存率对截干高度的响应25
2.2.5对照(未截干)苗高生长时间动态分析26
2.2.6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对截干高度的响应27
2.2.7碳氮磷积累与分配对截干高度的响应30
2.3讨论45
2.3.1云南松萌枝能力对截干高度的响应45
2.3.2截干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相对生长关系的影响46
2.3.3截干对云南松苗木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49
2.4小结53
第3章云南松萌枝能力对内源激素的响应55
3.1材料与方法55
3.1.1试验材料55
3.1.2样品的采集56
3.1.3内源激素的提取56
3.1.4HPLC液相条件56
3.1.5数据分析56
3.2结果与分析57
3.2.1内源激素含量与比值对截干的响应57
3.2.2萌枝数量对激素含量与比值的响应61
3.2.3萌条枝生长量对激素含量与比值的响应63
3.2.4对照苗高生长量对激素含量与比值的响应64
3.3讨论65
3.4小结68
第4章云南松萌枝能力对基因表达的响应70
4.1材料与方法70
4.1.1试验材料70
4.1.2样品总RNA提取与测序文库构建71
4.1.3分析流程71
4.1.4数据质量控制73
4.1.5序列比对及评估73
4.1.6基因表达量计算73
4.1.7相关性分析73
4.1.8差异基因筛选与分析73
4.1.9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74
4.1.10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基因分析74
4.1.11测序结果验证74
4.2结果与分析76
4.2.1总RNA质量检测和测序数据质量控制76
4.2.2序列比对结果78
4.2.3重复相关性评估80
4.2.4DEGs表达分析80
4.2.5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82
4.2.6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87
4.2.7内源激素合成代谢及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基因时间动态分析93
4.2.81,3-β-葡聚糖酶表达分析97
4.2.9萌枝能力与1,3-β-葡聚糖酶表达分析98
4.2.10qRT-PCR验证RNA-Seq数据99
4.3讨论100
4.4小结102
第5章云南松截干促萌对外源激素喷施的响应104
5.1材料与方法104
5.1.1试验材料104
5.1.2试验设计104
5.1.3萌枝能力观测105
5.1.4根系形态测定106
5.1.5数据分析107
5.2结果与分析108
5.2.1云南松萌枝数量激素效应趋势108
5.2.2云南松萌枝数量激素效应分析109
5.2.3云南松萌枝生长量激素效应趋势111
5.2.4云南松萌枝能力全因子试验模拟112
5.2.5外源IAA和6-BA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113
5.3讨论120
5.4小结124
第6章本研究结论与问题探讨125
6.1本研究结论125
6.2展望128
参考文献130
蔡年辉,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权、软件著作权多项。
陈林,男,汉族,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林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云南松-微生物共生体系和入侵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的相互作用研究。
许玉兰,女,汉族,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林木遗传改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