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调用一种导演/摄影师和观影者双方重叠的视角,并结合大量典型影片案例,从场景设置转换、空间与人物的关系、长镜头与蒙太奇的运用,以及光影形色,包括电影特效等诸多造型手法中,系统探讨电影影像中的象征及其内在逻辑与基本范式。本书使用了导演/摄影师和观影者双方重叠的独特视角,并结合大量国内外典型影片案例,从场景设置转换、空间与人物的关系、长镜头与蒙太奇的运用,以及光影形色,包括电影特效等诸多造型手法中,系统探讨电影影像中的象征及其内在逻辑与基本范式。
引言
第一章象征性的空间
第一节象征性的空间场景
一、虚拟方位
二、典型情境
三、设定视角
四、潜在意象
五、间离效果
第二节象征性的空间物象
一、焦点物象
二、场信息
三、虚像
第三节象征性的空间-人物关系
一、画内共存的空间-人物关系
二、画内画外转换的空间-人物关系
三、画外空间与人物关系
第二章象征性的画面构成
第一节画幅
第二节构图
……
侯海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秘书长。目前已出版《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转型期的媒介守望》《电影节奏:从剧作到影像》《电影空间影像研究》《替情书》等多部著作。作为导演、摄影师,曾游历七大洲,创作影视作品近百部(集),主创影视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等。作为策展人,曾成功策划、组织多次摄影展,并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策展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