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年来基于作者主持编制各类民族文化旅游规划和大量社会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成果总结。全书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大部分,理论研究部分探讨了旅游对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影响、民族文化旅游基本理论、民族文化旅游实践理论内容,特别是书中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的新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诠释,丰富了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理论体系内容。书中的理论与观点对推动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参询价值。书稿的创新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新理论框架。二是对壮族的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实践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研究,并将实践案例升华为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编制刘三姐景区规划指导开发,体现了理论来源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新精神。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缘起——网络的关注
第三节 研究动态——国内外研究态势
第四节 研究核心——相关概念的解读
第五节 研究理论——相关理论诠释
第六节 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
第一节 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预测
第二节 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影响的控制原则与方法
第三章 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路径
第二节 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实践模式的理论思考
第三节 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的理论模型实证研究
第四章 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的理论诠释
第一节 基本理论概述
第二节 主题: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切入点
第三节 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RMTP理论
第四节 多维视野中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理论
第五节 超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理论思考
第五章 民族文化旅游实践理论
第一节 民族文化旅游节庆策划理论——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
第二节 《印象·刘三姐》的RMTP主题开发研究
第三节 创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原动力——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
第四节 《印象·刘三姐》旅游演艺产业可持续发展总结研究
第六章 民族文化旅游理论实践案例——刘三姐景区规划研究
第一节 刘三姐文化的挖掘与提炼
第二节 旅游总体规划
第三节 流河寨景区提升改造建设项目
第四节 仙缘桥、歌仙庙(马鞍山)建设项目
第五节 旅游活动创意文案、实施细节及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