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精译》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总说
套胜战计
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卢桢,1980年生于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曾在香港浸会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访学,现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人文中国学报》等五十余种海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有专著《现代中国诗歌的城市抒写》《走向优雅——赵玫论》等,承担国家社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曾获天津市“文艺新星”等多种奖励并入选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