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使文学中的地方得以认知的书。它研究了新型的地理空间如何被认同,如何成为具有自身特性和内在动力的完备的、自治的地方。更具体地说,它关注文学和其他想象艺术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强调虚构表征在塑造我们对现实生活环境的态度的能力。地理批评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本书直接从地理批评最为核心的概念地方入手,研究地方建构在不同体验模式和价值形态下的叙事文本中的具体表征,是地道的地理批评著述。本书理论实践密切结合,一方面丰富了国内地理批评方法的理论来源,另一方面也向研究者们提供了经典的批评案例,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致谢
先期出版致谢
中文版序
引言
第一部分现象学地方
第一章地方、主体性与人文主义传统
第二章塞缪尔·贝克特与地方的后现代迷失
第二部分地方的社会生产
第三章后结构主义及其对地方的抵抗
第四章布尔小说与郊区危机
第三部分后殖民地方
第五章后殖民之后的地方研究
第六章加勒比景观叙事的演变
结语:景观,地图和纵向整合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埃瑞克·普利托(Eric Prieto),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法语教授,博士,比较文学系副主任,研究生院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文学与理论,空间研究与地理批评,后殖民文学、跨媒介批评; 重要著作有:《文学、地理和地方的后现代诗学》(Literature, Geography, and the Postmodern Poetics ofPlace);《聆听:音乐、思想和现代主义叙事》(ListeningIn: Music, Mind, and the Modernist Narrative)。译者:颜红菲,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文学、比较文学、地理批评。主要学术成果: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译著1部,主持省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人文社科项目1项,一般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