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十三章,第一章介绍了中国水产饲料产业与水产养殖产业的关系,并分析了水产饲料产业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第二章立足于鱼类摄食习性和消化生理特点,讨论了饲料的加工与饲料投喂的技术问题;第三、四章重点分析了养殖鱼类整体健康、肝胰脏健康和肠道健康的科学性问题,及其与饲料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则重点讨论了鱼体体色的生物学基础,以及体色变化与鱼体健康、体色变化与饲料之间的关系问题;第六至第十章则分别介绍了动物蛋白质原料、植物蛋白质原料、淀粉原料、油脂原料、矿物质和维生素,重点在不同饲料原料的质量与质量变异,以及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不同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方法;第十一章重点介绍了鱼类饲料市场、质量和价格定位的原理与方法,鱼类饲料配方编制的原理与基本方法,鱼类饲料配方模式化和饲料原料模块化的技术方法;第十二章则是重点介绍了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饲料配方差异和实例化的饲料配方;第十三章介绍了与水产饲料生产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发酵技术和酶解技术在饲料原料前处理中的应用、饲料质量对养殖渔产品食用质量的影响等。
第一章中国水产养殖与水产饲料
第一节中国水产养殖与水产饲料的发展概况
一、水产品总量和养殖量的数量变化
二、水产饲料的年度增长
三、水产养殖种类结构与水产饲料
四、水产养殖动物种类结构
五、水产养殖动物是变温的水生动物
六、水产动物营养需求与饲料的季节性变化
第二节水产饲料产业技术体系
一、水产饲料产业结构立体化,影响因素复杂化
二、水产饲料产业技术体系建立是产业发展的重点
三、水产饲料原料技术体系
四、水产饲料加工技术的发展
五、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技术集成和创新
第二章鱼类摄食与饲料投喂
第一节鱼类的摄食行为
一、鱼类对食物的感觉认识
……
叶元土,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教授、苏州大学水产研究所所长。1987年7月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同期分配到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任教师,开始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0~1993年于西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由助教越级晋升副教授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晋升教授。2002年7月调入苏州大学工作至今。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淡水鱼类营养与饲料,在主要养殖种类如草鱼、鲤鱼、鲫鱼等的消化生理、蛋白质周转代谢、饲料氧化油脂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淡水鱼类矿物质营养、饲料配方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突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