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历代外地来桂的流官与广西本土各族各级官员,考察其受中央王朝“委托”、在地方“代理”国家治权之后,在开展边疆治理和地方行政的同时,强调“无德不边”,前赴后继地创新官员道德建设方法,既成功扭转传统中国“中心—边缘”政治格局下的“边隅”劣势,营建出“廉隅”新空间,又丰富发展边疆“吏学”思想及清官信仰体系的历史。全书共7章,1—6章主要从州、县两级行政层面梳理古代广西官员的疆场治迹、衙门建设与道德建设过程,第7章专门讨论传统时代广西官员日趋成熟的道德建设认知,及其对于边疆“吏学”的思想贡献和方法论价值。
第一章岭表“元子之政”1
第一节乱世持廉3
一、避难·《时议》·幕政3
二、“不能救人患,不合食天粟”6
三、乱后治政,“天下少安”8
第二节文以载道:道州牧的德育书写11
一、“正直”的诗学政治学11
二、“刺史之戒”15
三、道州两“奏免”20
第三节“容管”经略使的德育创新21
一、边疆新“经略”22
二、《自箴》:边郡刺史的君子信仰24
三、《七不如》:唐宋“吏学”转型26
第四节“不坠元子之政!”28
一、“思元堂”:边郡德育新基地29
……
杨天保,历史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宋史、岭南史地等教研工作。2013年获评“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出版著作13种,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5篇;获得重量、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