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心电图中的应用是心血管领域正在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优选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已经实现了对心电图的快速、类似于人类的判读,而多层人工智能网络可以准确地检测到人类判读者基本上无法识别的信号和模式,使心电图成为一个强大的、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大量的临床数字化心电图已经被用于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用于检测左心室功能障碍、无症状性心房颤动和肥厚型心肌病,以及确定一个人的年龄、性别、种族等表型。特别是随着可穿戴心电技术的迅速普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心电图诊断在临床和人群中的应用即将迎来变革的临界点。本书主要以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电图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此项技术的理论、实践和循证几方面内容,有助于心血管科医生、心电图诊断医生和医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况、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期待本书能成为他们进步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第1章AI概述1
第1节AI技术概念3
第2节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5
第3节AI技术在心电诊断领域的应用基础7
第4节AI技术对ECG判读的方法9
第5节基于移动端及临床大数据的远程心电会诊系统实践11
第2章心电设备的迭代与发展27
第1节ECG的发明29
第2节心电设备及理论的迭代与发展31
第3节心电设备发展的方向35
第3章AI-ECG的临床应用39
第1节概述41
第2节冠心病49
第3节心力衰竭56
第4节心肌病64
第5节遗传性心律失常68
第6节室性心律失常73
第7节心脏起搏78
第8节识别高血压及连续监测血压83
第9节心房颤动89
第10节心脏瓣膜病94
第11节电解质紊乱97
第12节其他系统疾病99
第4章AI-ECG的局限性与挑战133
第1节概述135
第2节临床意义136
第3节局限性与挑战137
第4节临床实践转化138
第5节总结140
第5章AI-ECG的前景与展望145
索引157
"陈康寅,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冠心病介入研究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导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曾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度天津市第五届人民满意的“好医生”、2019年度天津医科大学“靠前医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合计影响因子44.75,单篇优选影响因子23.05;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专利3项。
刘彤,留美博士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晕厥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心律失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国际心电学会(ISE)青年委员、FESC、FHRS和ISHNE-F。专业特长为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和起搏治疗,擅长心房颤动的临床诊治、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主译专著5部。
陶华岳,管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慧医院分会委员,天津卫生信息学会理事。主持完成天津市科技局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科技重大专项1项,发表多篇医疗信息化建设专业论文。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5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