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突变和损伤DNA的修复、病毒遗传分析、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质粒、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放线菌遗传、酵母菌遗传、微生物的固氮调节机制等内容。         
         
             
             
       
       第一章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1
第一节 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有时是RNA)的经典实验1
一、细菌的转化1
二、噬菌体感染实验2
三、病毒重建实验2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复制3
一、DNA的结构3
二、DNA的复制特点和几种主要复制方式7
第三节 原核生物染色体及其复制10
一、原核生物染色体数目和大小10
二、细菌染色体的结构10
三、细菌染色体的复制13
四、细菌染色体的分离机制17
第四节 真核生物染色体及其复制17
一、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19
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20
第五节 基因结构和基因组26
一、基因结构和基因概念的发展26
二、基因组学28
三、大肠杆菌的基因组29
四、X174噬菌体的基因组32
五、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及其特点33
主要参考文献36
第二章 基因突变和损伤DNA的修复37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类型、符号和规律37
一、基因的符号37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38
三、遗传学上常用的几个突变株38
四、基因突变的规律39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40
一、碱基置换及其对遗传信息的影响40
二、移码突变及其产生41
三、缺失和重复41
第三节 诱变剂和诱变机制41
一、碱基类似物在DNA复制时的掺入41
二、DNA分子上碱基的化学修饰42
三、嵌合剂和移码突变43
四、辐射诱变43
第四节 自发突变和适应突变47
一、突变的自发性的证实47
二、自发突变的机制49
三、适应突变(adaptivemutation)50
第五节 损伤DNA的修复52
一、光修复(photoreactivation)52
二、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system)53
三、切除修复(excisionrepair)54
四、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repair)56
五、交联修复(repairofinterstrandcrosslinksinDNA)57
六、SOS修复57
七、链断裂的修复60
主要参考文献62
第三章 病毒遗传分析63
第一节 T4噬菌体63
一、T4噬菌体的形态结构63
二、T4噬菌体的基因组和遗传图谱63
三、研究噬菌体感染的方法64
四、重组测验(recombinationtest)66
第二节 λ噬菌体71
一、λ噬菌体的生活周期71
二、λ噬菌体基因组72
三、λ噬菌体的复制74
四、λ噬菌体基因的转录和调控74
五、溶源途径和裂解途径的遗传调控75
六、λ噬菌体的溶源化和诱导78
第三节 反转录病毒80
一、反转录病毒的毒粒结构80
二、反转录病毒的生活周期80
三、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81
四、反转录过程中DNA双链的合成和LTR的产生82
五、病毒线性DNA整合到寄主细胞基因组83
六、原病毒的基因表达85
主要参考文献87
第四章 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89
第一节 转化89
一、自然转化89
二、人工转化93
三、利用转化绘制遗传图94
第二节 接合作用95
一、接合现象的发现与证实96
二、F质粒的结构及其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98
三、F质粒与接合作用99
四、中断杂交试验和基因定位101
五、其他细菌中的接合作用103
第三节 转导106
一、普遍性转导106
二、局限性转导111
主要参考文献113
第五章 质粒114
第一节 质粒的发现和命名114
一、质粒的发现114
二、质粒的命名原则115
第二节 质粒编码的遗传表型115
一、致育质粒115
二、抗药性质粒115
三、产生抗生素的质粒和产生细菌素的质粒116
四、产生毒素的质粒117
五、降解质粒117
六、致病性质粒117
七、共生固氮质粒118
八、隐蔽质粒118
第三节 质粒的检测118
一、质粒消除119
二、遗传转移120
三、分子杂交120
四、质粒的分离、检测与纯化120
第四节 质粒的复制和调节122
一、质粒的大小和拷贝数122
二、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