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水平划分,并且基于高考真题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不同水平的典例示范,指导从事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从容应对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及备考要求,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准确地落实课改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必修一
必修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必修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9
必修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23
必修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30
必修1.5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39
必修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47
必修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62
必修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71
必修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80
必修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91
必修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99
必修二
修必修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108
必修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20
必修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28
必修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134
必修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