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藏族热巴艺术活动中热巴鼓舞的技艺研究,是实践教学项目的成果。教材中技术训练的素材源自民间,为适合民族民间舞表演专业学生掌握技能而有选择进行的提炼。侧重提取具有基础意义的技术动作与动源,依据学时量、年级等级、受益和接受程度的不同而相应编排的初、中、高级训练短句与组合以及适合竞技和文化展示类的训练组合与表演组合。教学措施采取从技术训练切入,抓住热巴鼓舞本体和舞种本有的地域特质如击鼓强弱、节奏多样且复杂、边舞边奏的样态。最终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娴熟掌握藏民族舞蹈鼓舞技能方面的应用。
上篇
第一章热巴文化概述/002
第一节关于基本概念的界定/002
第二节关于“热巴舞”的起源/004
第二章不同流派的传统热巴/010
第一节热巴流派和表演程序/010
第二节传统热巴舞表现特征/013
第三章热巴鼓舞技术技巧教学实践/016
第一节热巴鼓舞技术技巧课程概述/016
第二节热巴鼓舞技术技巧节奏类型/018
第三节热巴鼓舞技术技巧训练价值和意义/020
第四章热巴鼓舞技术技巧课堂组合/023
第一节基本形态/024
第二节基本动作/029
第三节基础技能训练/041
第四节翻转技术训练/050
第五节技术技巧综合性基础训练组合/056
第六节技术技巧综合表演性训练组合/064
……
袁媛,土家族,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首届MFA艺术硕士,英国LCDS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研究的表演教育和舞蹈编创。创建《藏族热巴鼓舞技术技巧》校级优质课程课,《滇南彝族烟盒舞表演动态与道具研究》主编,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获得者。(代表论文《世俗的叛逆者——浅析海阳秧歌“王大娘”人物形象塑造》、《“性格化”对舞蹈演员表演的意义》、《破而后立——守得雾开见月明》、《民间舞蹈时空移位与现代生存意识体现——实践创作谈》、《试论滇南彝族烟盒舞教学组合“内在语言”的发展》、《谈滇南彝族烟盒舞剧目〈红蜻蜓〉的舞台创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