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天然林生态恢复的原理与技术
收藏
评价
天然林生态恢复的原理与技术
商品编号:1580542
ISBN:9787503862533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 刘世荣等著
出版日期:2011-11-01
开本:2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S718.55
页数:364
册数:1
大约重量:780(g)
购买数量:
-
+
库存: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8.36 (2.7折)
原价:¥6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天然林生态恢复的原理与技术》是从事天然林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可持续性经营、生态恢复与重建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程管理与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参考用书。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天然林植被生态恢复重建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森林退化与退化天然林
二、退化天然林恢复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三、退化天然林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第二节中国天然林资源及其评价
一、中国天然林的分布
二、中国天然林的资源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第二章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典型天然林的结构特征及更新演替
第一节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群落结构特征及更新演替
一、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的结构
二、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的更新与演替
第二节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结构特征及更新演替
一、天山地区自然概况
二、天山云杉林概况
三、天山云杉林结构特征
四、天山云杉林的更新演替
第三节川西亚高山天然林群落结构与更新演替
一、群落结构特征
二、更新演替
第四节四川盆周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与更新演替
一、四川盆周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
二、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区系
三、四川盆周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与更新演替
第五节滇中高原云南松林群落结构与天然更新演替
一、群落结构特征
二、更新演替
第六节贵州喀斯特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典型天然林的结构特征及更新演替
一、贵州喀斯特区自然地理概况
二、贵州喀斯特森林植被概况
三、贵州喀斯特森林区系特征
四、顶极状态喀斯特森林结构特征
五、喀斯特森林更新特征
第七节广西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与天然更新演替
一、群落结构特征
二、更新演替
第八节海南岛热带雨林群落结构与天然更新演替
一、热带常绿季雨林群落结构特征与更新演替
二、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结构特征及更新演替
参考文献
第三章天然林的干扰体系与恢复的生态学特征
第一节东北退化天然林恢复过程的生态学特征
一、干扰体系与退化森林特征
二、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三、土壤养分及水文效应
第二节川西亚高山退化天然林恢复过程的生态学特征
一、干扰体系与退化森林特征
二、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三、土壤养分及水文效应
第三节四川盆周山地退化天然林恢复过程的生态学特征
一、干扰体系与退化森林特征
二、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三、土壤养分及水文效应
第四节滇中高原云南松林恢复过程的生态学特征
一、干扰体系与退化森林特征
二、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三、土壤养分及水文效应
第五节广西南亚热带退化天然林恢复过程的生态学特征
一、干扰体系与退化森林特征
二、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三、土壤养分
第六节海南岛热带退化天然林恢复过程的生态学特征
一、热带雨林干扰体系与退化特征
二、退化热带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三、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养分及持水性
参考文献
第四章天然林区人工林近自然改造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
第一节东北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
一、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二、土壤养分
第二节华北油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
一、华北油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
二、基于三个维度的华北地区油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作业方法
三、华北地区油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效果分析
四、小结
第三节广西南亚热带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过程中的生态学特征
一、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二、土壤养分及水文效应
参考文献
第五章退化天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