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传播学及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从《山海经》的接受实际出发,对两汉《山海经》的接受展开研究,论文主要从以下三条线索展开:一是对《山海经》在两汉时期的传播进行研究;二是从思想史的角度探寻《山海经》在思想意识领域的接受;三是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山海经》在汉赋中的接受。与此同时,三条线索纵横交错展开:横向主要考察汉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和内在的思想意识对作品的传播与接受的影响。纵向来说,汉代的社会思想大致经历了黄老之学——独尊儒术——谶纬方术三个时期。每个主流的社会思想都对《山海经》的接受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两汉的《山海经》传播:“暂显于汉”的尴尬
第一节《山海经》书名及其篇目略论
第二节《山海经》成书时间浅议
第三节《山海经》在两汉的传播透析
第三章《淮南子》对《山海经》的接受:理性主义下的矛盾
第一节《淮南子》与《山海经)之关系考辨
第二节《淮南子》的作者及其知识结构探源
第三节《淮南子》对《山海经》)接受分析
第四章《神异经》对《山海经》的接受:谶纬信仰下的改造
第一节《神异经》作者及成书时间
第二节《神异经》创作背景分析
第三节《神异经》对《山海经》的接受分析
第四节“四凶”与“四恶”考辨
第五章汉赋对《山海经》的接受 :浪漫主义的阐释
第一节神话地理——昆仑
……
顾晔峰,博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化文学研究,在《江苏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