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中国实践
收藏
评价
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中国实践
商品编号:6701637
ISBN:978752270892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王天祥|责编:王莎莎
出版日期:2022-10-01
开本:24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F320.3
页数:251
册数:1
大约重量:5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77.28 (5.6折)
原价:¥13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面对日益兴起的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中国实践,学术观察与理论阐释的需求日益紧迫而重要。本书以参与式观察、社会实验法与创作志书写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寻在西方视为前卫艺术的象征行动,如何在中国乡村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真实力量。

    本书始终在两条脉络的交汇处发展。一条脉络是不平衡发展视角下的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活化的结构性力量,艺术何以介入空间失衡、生态失衡与家园失落的社会危机,为人类美好生活贡献力量;另一条脉络是从历史前卫主义延展而来的当代艺术突围。艺术如何借由参与空间(社会)、参与生态、参与家园建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重构新的艺术话语与体制生态。

    乡村,承载历史与未来。艺术,参与社会发展,抵达美好生活。

 

绪论

  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进路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创新之处

章  乡村与艺术:交汇的视野

  节  不平衡发展:历史与理论

    一  历史进程

    二  理论演进

    三  重点论域

  第二节  乡村建设:历程与脉络

    一  回望百年历程

    二  乡村建设脉络

  第三节  艺术参与:演化与论争

    一  发展与演化

    二  指称与内涵

    三  分歧与论争

  第四节  艺术乡建:案例与实践

    一  历史先声

    二  他山之石

    三  中国实践

  小结

第二章  空间失衡与艺术参与

  节  城乡空间失衡

    一  乡村发展滞后

    二  艺术生产落差

  第二节  乡村空间的艺术生产

    一  溢出与抵制

    二  现场与合作

  第三节  艺术空间的乡村生产

    一  融合城乡的界面

    二  乡村遗产的再生

    三  制造乐趣的空间

    四  城乡闭环的模式

  第四节  双名制的智慧

    一  多重空间审视

    二  艺术案例参照

    三  双名制的蕴含

  小结

第三章  生态失衡与艺术参与

  节  乡村生态失衡

    一  艺术家的眼光

    二  科学家的调查

    三  管理者的统计

  第二节  寂寥的艺术参与

    一  点的探索

    二  面的实践

    三  薄弱的研究

  第三节  垃圾:不平衡发展的映射

    一  空间的政治

    二  失位的商品

    三  身体的隐喻

    四  悲观的前景

  第三节  逆熵:构筑伟大社会花园的企望

    一  永续农业

    二  艺术研学

    三  艺术节庆

    四  现实忧思

  小结

第四章  家园失落与艺术参与

  节  失落的家园

    一  现实城:有形家园的衰败

    二  大脱嵌:精神世界的荒芜

    三  乌托邦:未竟的理想

  第二节  整合的视野

    一  乡建误区

    二  价值原点

    三  家的修复

    四  青田范式

  第三节  行行复行行

    一  巴渝原乡

    二  家园亲亲

    三  耕读传家

  小结

第五章  话语与机制:重建的可能

  节  重建艺术话语

    一  话语生产的失衡

    二  概念术语的发展

    三  话语体系的构筑

  第二节  变革生产体制

    一  艺术体制批判

    二  艺术生产观

    三  艺术生产体制

    四  艺术运行机制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