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问题及发展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方面,首先,《稳就业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问题及发展研究》探讨了新就业形态理论的发展,丰富了相关理论研究视角。
其次,《稳就业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问题及发展研究》关注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研究内容随着环境变迁的变化,为实现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质”和“量”的快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价值方面,《稳就业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问题及发展研究》精选一定数量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对于地方政府、平台企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推进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稳就业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问题及发展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首先,系统梳理新就业形态、进城务工人员、共享平台、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理论和文献,基于充分翔实的文献资料,在深入挖掘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就业形态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其次,结合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基本情况,针对新就业形态存在的问题,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推动当前新就业形态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保障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权益的对策。
《稳就业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问题及发展研究》着重反映和探讨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群体概貌、就业特质、权益实现、劳动关系、入会建会等重点问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现状述评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2 理论基础
4 稳就业背景下新就业形态发展态势
4.1 新就业形态规模、特征及变化趋势
4.2 稳就业背景下新就业形态新格局
5 新就业形态进城务工人员的现实需求
5.1 主要类型与主要特征
5.2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5.3 主要困境与现实需求
6 新就业形态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6.1 劳动权益的特点和内容
6.2 权益保障缺位的主要表现
6.3 权益保障缺位的主要原因
7 国际视野下的新就业形态发展比较分析
7.1 美国的新就业形态
7.2 日本的新就业形态
7.3 英国的新就业形态
8 对策建议
8.1 制定新就业形态发展整体性顶层规划
8.2 构建与新就业形态相适应的权益保障体系
8.3 构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培训体系
8.4 创新新就业形态的政府监管手段
8.5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附件1 案例篇
附件2 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演变分析
附件3 泸州调研系列报告
后记
赵利梅,女,1980年,中共党员。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毕业后在一直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同时也在《农村经济》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省部级课题数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