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第10辑):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对历史用途的看法、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过度专业化”与科学史的阅读危机、历史的意义、历史主义的理论结构与演变、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的新版本、布克哈特:政治观点和在后现代主义边界上的历史洞察力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 古代对历史用途的看法 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 “过度专业化”与科学史的阅读危机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历史的意义 历史主义的理论结构与演变 过去七十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英美和意大利学术中的人文主 义、社会史和近代早期 何为书籍史? 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的新版本 布克哈特:政治观点和在后现代主义边界上的历史洞察力 纳粹德国的流亡历史学家:对民主制的诸种政治态度 从季门传承来管窥德国和中国印度学的源流 专题研究 马铃薯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 阿姆撒尔解读 开普敦种族问题新探 论荀或与曹操集团的关系 朱熹《家礼》的刊刻与版本——迄至《性理大全》本 近世儒教的祭祀礼仪与木主、牌位——朱熹《家礼》的一个侧面 讲坛 社团与馈赠:罗马帝国城市生活新探 文献与史料 古典世界的货币及其价值
陈恒,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耿相新,男,1964年6月生,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全国优秀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总编辑、中共大象出版社支部书记。自1988年以来,耿相新同志策划、责编、主编的图书9次获得国家级大奖,11次获得省级奖。获国家级大奖的9种分别为:2004年责编的《邓小平手迹选》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特别奖;2004年主编的《寻根》杂志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3年责编的《朱仙镇木板年画》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二等奖;2003年策划的《中国边疆通史丛书》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2年策划的《中国边疆经略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2002年主编的《寻根》杂志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社科重点期刊奖;1994年责编的《安阳殷墟青铜器》获1992-1993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1992年责编的《中国史书目提要》获1988-1991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1992年责编的《中国儒学史》获1988-1991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此外,2005年责编的《天边的彩虹》获“中国最美图书奖”。耿相新总编是河南省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级三大奖的出版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