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三十余年以来所写的有关“古代哲学文化与人格型范”论文的结集,展现了作者在哲学文化和人格型范领域研究历程中的探索和思考,分为两编:第一编为古代文化与哲学,探论中国古代精神与文化、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国哲学与“后现代科学”的关系、龟占蓍卜和青铜纹饰的意象观念、原始思维以及孟子哲学和韩国的霞谷学等内容;第二编为人格观念与型范,论述中国古代人格的观念、型范和研究方法以及晚明释大错、王船山和日本茶圣千利休的人格典范。全书有三篇文章首次公开面世。
丛书序
自序
第一编古代文化与哲学
中国古代的“精神”与“文化”及其哲学意义释论/3
中的观念与中的文化/20
龟占蓍卜解谜—论龟蓍作为卜筮具及其在古代卜筮中的作用和地位/28
虎食人卣纹饰与形塑中的意象观念之秘密:天人合一(上)/62
虎食人卣纹饰与形塑中的意象观念之秘密:天人合一(中)/75
虎食人卣纹饰与形塑中的意象观念之秘密:天人合一(下)/139
前综合意识与中国哲学的起源/196
对原始思维之谜的新探索—读苗启明著《原始思维》/207
原始思维、梦意象思维和名辨学—南开大学哲学系的思维研究/210
中国哲学与后现代科学研究评述/219
孟子哲学思想述要/242
《孟子·知言养气章》义解—兼论孟子与告子的不动心之道/254
霞谷(郑齐斗)工夫论思想渊源探要/274
后现代视野中的儒家生态文明观/297
第二编人格观念与型范
中国古代人格观念初探/307
如何了解孔子的人格精神—唐君毅的人格比较研究方法论/316
论中西方人格观念的深层差异/330
两个遗民典范:释大错与王船山/343
大错和尚与鸡足山/362
略说日本茶圣千利休之死/382
附录人格-本体论的(历史)构架/396
后记/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