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黄淮海地区典型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连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不同时期的水分亏缺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发育、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规律以及供水条件对作物耗水的影响;建立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模型,确定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以及需水关键期;运用动态规划方法构建不同水文年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优化灌溉制度。研究土壤墒情监测的布点方法,确定合理的取样数目,获取实时的墒情信息。同时,在分析比较国内外现有农田墒情预测与灌溉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农田水利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理学及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手段,定量描述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运移、转换和利用过程,通过田间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系统的灌溉预报方法及相关数据(特别是气象数据)的处理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在区域实际天气预报及作物生长情况,开展实时灌溉预报工作。同时结合实测土壤墒情,对系统的精度进行考核,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验证、完善,提出灌溉预报结果的发布模式,使预报结果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前言
第一章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一节土壤墒情监测技术
第二节作物需水量估算
第三节农作物有效降水量的计算
第四节土壤墒情预测与灌溉预报
第二章冬小麦-夏玉米需水规律及高效用水制度
第一节冬小麦-夏玉米的需水规律
第二节冬小麦-夏玉米的优化灌溉制度
第三章主要农作物耗水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参考作物需水量ET0估算方法比较及评估
第二节基于天气预报信息的ET0预测模型
第三节不同时间尺度下多年平均ET0与实际ET0的比较及相关性
第四节冬小麦和夏玉米逐日耗水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第四章降水的随机模拟
第一节逐日降水的随机模拟方法
第二节黄淮海地区降水随机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第五章降水有效利用过程及其模拟
第一节冬小麦冠层截留特性及降水截留过程
第二节冬小麦降雨产流、入渗特征影响因素
第三节麦田雨后燕发、土壤水分再分布及其模拟
第四节覆盖方式和降雨特性对麦田降雨利用的影响
第六章农田墒情预测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第一节多种土壤墒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第二节土壤墒情预测模型的应用与验证
第三节灌区墒情预测应用
第四节天气预报和实测条件下土壤墒情预测模型的误差分析
第五节冬小麦-夏玉米土壤墒情预测软件开发
第七章基于反推法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预报系统构建
第一节灌溉日期和灌溉水量的预报
第二节实时灌溉预报的修正
第三节灌溉预报系统的建立
第四节基于反推法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预报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