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梁祠》为巫鸿教授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扛鼎之作,从山东嘉祥武梁祠的石刻画像出发,畅谈汉代的民间信仰、丧葬习俗和政治观念。上半部分侧重从考古学角度讲述武梁祠的挖掘和研究过程,下半部分则从美术史和思想史角度分析武梁祠画像的丰富内涵。曾获美国汉学著作的优选荣誉——由全美亚洲研究学会(AAS)颁发的李文森奖(Levenson Prize)。
总序
序
导言
上编千年学术研究
第一章武氏墓地遗存的发掘和初步研究
祠堂的配置与复原
祠堂主人及建造日期
祠堂及东汉墓地结构
第二章武氏祠研究的历史回顾
传统学术
19世纪以来的综合研究
现代研究
对意义的探寻
考古学的启示
结论
下编武梁祠:宇宙之图像
第三章屋顶:上天征兆
祥瑞形象及图录风格
……
巫鸿,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主要著作包括《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