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库》是我省“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重大项目,《当代云南社会科学百人百部优秀学术著作丛书》是《云南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旨在整体推出云南社科优秀成果,打造社科品牌和学术精品,进一步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两强一堡”战略目标的实施。吕昭河所著的《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兼论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制度约束》为丛书之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本书研究的内容、结构和理论创新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理论创新
第二节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一、人类历史进程中人口的自然关系及其意义
二、人类历史进程中人口的社会关系及其意义
三、历史中的人口:要素及稀缺性变化
第三节人口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一、人口实践的探索
二、理论的探索
第四节理论模型及解释
一、基本方法及假设
二、理论模型:简式及关系
第二章基本的理论进展及内容
第一节现代化:概念、理论及特征
一、现代化概念
二、现代化理论
三、现代化的特征
第二节制度变迁的概念、理论
一、制度的概念
二、制度变迁的概念及理论
第三节人口行为与人口发展:概念、理论及内容
一、人口行为的概念
二、人口发展理论及人口现代化
三、人口现代化
第三章制度与人口行为
第一节人口行为的特征
一、人口行为的有限理性
二、人口行为的不确定性
三、人口行为的外部性
第二节制度对人口行为的作用
一、制度的功能、作用及目标
二、制度对人口行为的约束作用
三、制度对人口行为的扩展功能
四、制度对人口行为的激励功能
第三节制度与人口行为的经济分析
一、人口行为外部性内在化
二、人口行为的效益最大化
第四章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关系、图式及解释
一、人口发展系统的关系
二、人口发展系统的图式及解释
第二节人口发展系统的因素分解:对“双中介”因素的解释
一、现代化:人口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制度中介因素:结构与变迁
三、技术中介因素:内容及创新
第三节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范式与差异性
一、西方范式的理论分析:制度创新的人口效应
二、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制度滞后与人口欠发展
三、现代人口发展范式与非范式的比较
第五章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中国现代化进程
一、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史进程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三、社会转型期的现代化实践
第二节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变迁
一、现代制度变迁的历史道路
二、“二元”社会结构下的制度关系
三、社会转型期的制度创新
第六章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
第一节当代中国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关系的分析
一、人口行为上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二、两种制度创新供给及关系
第二节制度变迁与人口增长
一、制度变迁与生育行为
二、制度变迁与人口死亡率
三、制度变迁与人口增长效应
第三节制度变迁与人口素质
一、制度变迁与人口的身体素质
二、制度变迁与人口的文化素质
三、制度变迁与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四节制度变迁与人口社会结构
一、制度变迁与人口的迁移流动
二、制度变迁与人口的社会流动
第五节制度创新:一种制度预期下的人口发展
后记
吕昭河,男,汉族,1956年4月出生,祖籍云南宣威,现为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1983年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同年留云南大学经济系任教,1998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专修方向为人口经济学;1996年破格评为副教授,1999年破格评为教授,2001年评聘为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治经济学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三个专业指导博士研究生;系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支持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主持人,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第二主持人,云南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申报与建设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聘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吕昭河教授致力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在民族人口、边疆人口,以及人口与社会发展等等领域进行学术研究;长于制度人口理论,制度与人口的关系,中国人口发展的制度约束与激励问题,人口外部性与内在化路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前沿与热点,基础理论探索与实证等方面的研究。
吕昭河教授在国家级刊物《民族研究》、《中国人口科学》和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专著三部,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两项(一项独立,一项排位第二)、二等奖三项(一项独立,两项排位第一);2006年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