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张婷玲(Ting—ling Chang),丹妮拉·奥雷利亚纳(Daniela Orellana),约翰·比莫三世(John BeumerⅢ)3位教授在Kratochvil教授《可摘局部义齿学》的基础上,忠实继承了原著中生物力学原则指导下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理念和以RPI卡环组为标志的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特色,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和教学实践经验和口腔修复学的最新进展,增加了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制作、可摘局部义齿美学、覆盖局部义齿、颌骨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等内容。本书的主题包括RPD的组成和功能,上颌和下颌RPD的设计顺序,以及测量和确定最有利的治疗位置的技术。作者提供了临床病例的插图贯穿全书。这本书将设计和制造一个生物力学健全的RPD框架,适合广大口腔医学生及医生阅读。
第1章可摘局部义齿概述1
第2章可摘局部义齿支托11
第3章牙齿-软组织交界以及邻面板设计23
第4章大连接体,小连接体,基托连接体27
第5章固位体,卡环组,间接固位体37
第6章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生物力学原理和设计原则47
第7章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和顺序61
第8章模型观测并确定最佳治疗位置67
第9章诊断、综合治疗计划制订及口腔准备75
第10章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模型制取及技工单填写89
第11章可摘局部义齿的数字化设计与制作101
第12章支架的生理性调整和修正模型印模119
第13章颌位关系的记录转移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咬合设计129
第14章优化美学:附着体及旋转就位可摘局部义齿147
第15章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的观测冠及固定修复体设计及制作159
第16章余留牙根和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167
第17章RPI卡环组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179
第18章治疗式义齿189
第19章可摘局部义齿戴牙与维护193
第20章临床诊疗程序203
词汇表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