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传播技术是如何建构交流结构的,以及这一过程对社会中的个体及其交往产生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理论的生成路径及出场逻辑进行了考察,进而以传播技术为主线,对20世纪30年代至八九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的代表学者的传播技术观进行了剖析,不仅结合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技术背景,较为完整和清晰地呈现了他们前后的思想演进脉络,更为重要的是展现了一种对传播技术的功能认知上的变化,旨在为思考人工智能背景下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智媒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关的治理等问题提供理论框架。
绪 论………………………………………………………………… 001
节 研究背景………………………………………………………… 002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本书研究对象……………………………… 005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其问题……………………………………………… 009
第四节 研究框架………………………………………………………… 020
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理论的生成路径及出场逻辑… 023
节 有关技术………………………………………………………… 025
第二节 马克思对技术的批判…………………………………………… 032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理论的源起及转向………………… 034
第四节 历史哲学框架下的技术批判…………………………………… 041
第五节 技术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 044
第六节 “个体”自由的诉求及“个体”之缺失……………………… 049
本章小结…………………………………………………………………… 053
第二章 工具化的媒介与个体交流的困境………………………… 055
节 “技术的政治化”观点………………………………………… 057
第二节 理论时机:切合了大众反对技术恶托邦心理………………… 060
第三节 “被操纵”的传播技术………………………………………… 063
第四节 个体及其交流的式微…………………………………………… 071
第五节 传播技术批判思想的限度……………………………………… 073
本章小结…………………………………………………………………… 076
第三章 特定社会体系下的技术和少人情味的交流……………… 079
节 置于社会语境下的技术观……………………………………… 081
第二节 文化及技术研究的社会转向…………………………………… 084
第三节 社会体系及特定文化中的传播技术…………………………… 086
第四节 传播实践活动中能动的个体…………………………………… 091
第五节 电子媒介的“物性”及其控制………………………………… 096
第六节 少人情味的交流结构…………………………………………… 102
本章小结…………………………………………………………………… 104
第四章 民主化的技术变革与个体参与…………………………… 107
节 “技术转变的民主化”观念…………………………………… 109
第二节 从“批判技术”到“改造技术”的转变……………………… 113
第三节 作为交往媒介的计算机技术…………………………………… 116
第四节 参与技术设计的个体…………………………………………… 127
本章小结…………………………………………………………………… 131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技术思想与当代……………………… 133
节 从“工具”“手段”到“存在方式”………………………… 135
第二节 传播技术成为生活的“底色”………………………………… 138
第三节 新媒介的“物性”及其结构性力量…………………………… 143
第四节 传播技术的使用及反思………………………………………… 151
本章小结…………………………………………………………………… 162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65
参考文献………………………………………………………………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