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苏珊·桑塔格的传记。全书把苏珊·桑塔格的人生划分为若干时间段,即以此为章节,主要依据的是桑塔格的求学、任教、婚恋经历以及同时代的历史事件。苏珊·桑塔格生前曾经激烈地抵制别人写作关于自己的传记,也禁止亲朋好友接受传记作者采访。传记作者Mousli在序言中强调,写作本书依赖于苏珊·桑塔格生前捐赠给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的大量个人文件(手稿、书信、笔记等,桑塔格并未对任何文件给出隐私的),这些档案在2010年左右才正式开放,给予了她很大便利,而这是之前苏珊·桑塔格的传记作者们所未能享有的;同时,她也依赖于苏珊·桑塔格生前身后出版的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在桑塔格故去后的十几年里继续不断增加,正如桑塔格本人说过的那样,“我们知道用作品诠释人生,却不知道如何以人生诠释作品”。
1 序
8 童年时光 1933 年—1948 年
38 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到芝加哥大学 1949 年—1951 年
67 婚姻故事 1951 年9 月—1957 年8 月
91 异乡人 1957 年9 月—1958 年8 月
115 一位无处不在的知识分子 1958 年9 月—1964 年12 月
157 对一切皆感兴趣之人 1965 年1 月—1968 年7 月
236 她的电影征程 1968 年7 月—1974 年
333 诠解自我 1975 年—1980 年
399 转 向 1981 年—1989 年
499 从萨拉热窝开始 1990 年—1998 年
579 无可回避的世界 1999 年—2004 年
643 致 谢
645 参考书目
649 译名中法对照表
贝阿特丽丝·穆斯利,法国文学史学者,现任南加州大学法语与意大利语系系主任、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负责人。著有多种文学家传记,有《弗吉尼亚·伍尔芙》《马克斯·雅各布》《菲利普·苏波》等。曾获法兰西学院传记大奖、法兰西学院安娜·德·诺阿伊奖、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