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朱子的学术交流方法自觉——基于朱子书信的考察
收藏
评价
朱子的学术交流方法自觉——基于朱子书信的考察
商品编号:5871071
ISBN:9787552039238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朱叶楠|责编:张钦瑜
出版日期:2022-09-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244.75
页数:280
册数:1
大约重量:500(g)
购买数量:
-
+
库存: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36.66 (4.7折)
原价:¥7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哲学家,朱熹建立了一套“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哲学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离不开朱熹与同时代学者之间大量的学术交流。他的交流对象既包括师长、学友、门人,也包括官员士大夫甚至论敌和政敌;交流方式既有面对面的访问、同游,又有书信往来。在朱熹流传下来的将近三千封书信中,除了讨论具体的学术问题,朱熹对学术交流的方法与原则有自觉地思考。本书通过梳理这些以往被视为“边缘化”的内容,展现朱熹对学术交流方法论的自觉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构筑中国古代学术交流的基本范式。
绪论:学术交流与朱子的“学术角色”1
第一章学术交流的内在逻辑11
第一节学术交流的重要性11
第二节学术交流的主要目的20
第三节学术交流的基本原则34
第四节学术交流作用的有限性41
第二章学术交流的完整过程54
第一节学术交流的持续54
第二节学术交流的终止63
第三章学术交流的两种特殊类型:学术批评与学术教育70
第一节学术批评的基本原则70
第二节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82
第三节学术教育的主要形式:问答之道92
第四章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面论和书信106
第一节面论优于书信106
第二节书信亦自有其价值127
第三节书信论学独有的原则144
结语:在边缘发现意义162
附录1朱子书信卷次数量统计表165
附录2朱子通信对象传略169
致各通信对象书信数量表265
后记269
朱叶楠 男,汉族,1984年生,山东肥城人,201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要科研和教学方向为儒家哲学、当代文化建设,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撰写著作三部。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