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慈的一生短暂而伟大,为研究文学天才之滋长繁盛及其背后的助因提供了不错素材。贝特的《约翰·济慈传》是济慈研究的权威传记。本书提供了济慈早年生活的大量珍贵文献,作者注重挖掘诗人的艺术创作与外部广阔的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济慈的个人魅力、喷薄而出的活力、童心和强烈情感,在贝特的笔下得到了完美“再造”。与此同时,本书也展现了一位现代诗人如何在前人的“伟大”阴影之下,荷重升阶,浮出地表。
插图目录
济慈时代的伦敦
伦敦郊区
第一章 人生初年(1795年-1810年)
第二章 艾比的监护(1810年-1815年)
第三章 盖伊医院(1815年-1816年)
第四章 希望之旅(1816年夏)
第五章 献身诗歌:查普曼之荷马、亨特与海登(1816年秋)
第六章 完成第一部诗集(1816年11月-12月)
第七章 桂冠与伟大的视像(1816年12月-1817年3月)
第八章 创造力的试炼:《恩底弥翁》
第九章 意志力的行动(1817年6月-12月)
第十章 消极能力
第十一章 新的起点(1817年12月-1818年1月)
第十二章 德文郡与《伊莎贝拉》(:1818年2月-4月)
第十三章 神秘的重负:一位现代诗人的诞生(1818年春)
第十四章 乔治·济慈的离开与苏格兰之旅(1818年夏)
第十五章 评论、《海伯利安》的创作及汤姆·济慈之死(1818年秋)
第十六章 《海伯利安》与写作的新高度
第十七章 范妮·布劳恩;《圣亚尼节的前夕》(1818年冬-1819年)
第十八章 不确定期(1819年2月-4月)
第十九章 一八一九年四月与五月的颂歌
第二十章 最后的启程:《拉弥亚》(1819年5月-7月)
第二十一章 丰硕之年渐进尾声:《秋颂》与《海伯利安的覆亡》(1819年7月-9月)
第二十二章 患病(1819年秋冬)
第二十三章 飘零(1820年1月-8月)
第二十四章 意大利之行(1820年8月-11月)
第二十五章 罗马及人生落幕(1820年11月-1821年2月)
附录
一 家庭渊源
二 济慈学徒期的时长
三 济慈家子女的财产继承情况
索引
W.杰克逊·贝特(W. Jackson Bate,1918-1999),哈佛大学A.金斯利·波特(A. Kingsley Porter)校级教授。曾两度获得普利策传记奖,获奖作品为《济慈传》(1963)和《塞缪尔·约翰生传》(1977)。《约翰生传》同时获得了197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