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优选的农作物之一。在现有的耕作制度下,一棵小麦从播种至成熟,需要230多天,期间历经一系列磨难才能喜获丰收。在小麦历险记之中,植物病虫害引发的灾害是非常重要的磨难,需要生产者认真进行防控,才能“虫口病口夺粮”。病虫防控的基础在识别,关键在措施,既要对症下药,也需药到症除。但是,当前,受经营体制的影响,我国小麦生产者的总体病虫防控水平还有待提升。2020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对病虫害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病虫害监测预报方面,特别增加害虫主要天敌种类、分布与种群消长         
         
             
                      
         
             
             张智,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在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工作,正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在昆虫雷达监测、害虫识别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先后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10部。 张云慧,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粘虫、草地贪夜蛾、草地螟等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预警、预测预报和小麦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地上虫害防控岗位专家。主编、参编专著5部,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第1发明人授权专利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