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研究》从历史纵向的视角和不同国家横向的视角来审视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重新解读了当前欧美国家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律性内核,增加了欧美新的司法判例和法律法规,并在顺应互联网信息流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建议对策,试图对隐私理论进行一定的拓展。
第一章 绪 论 / 001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001一、研究的缘起 / 001二、研究的意义 / 003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004一、隐私和隐私权 / 004二、个人数据与个人数据权 / 005三、个人信息 / 006四、未成年人与儿童 / 007第三节 文献综述 / 008一、关于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研究 / 009二、关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隐私权研究 / 013三、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权的研究 / 015第四节 研究思路 / 018一、研究目的 / 018二、理论基础 / 019三、研究方法 / 020四、本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 021五、本书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022第二章 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起源 / 023第一节 未成年人的历史起源 / 023第二节 未成年人权利的产生和发展及特殊性 / 026一、未成年人权利的产生和发展 / 026二、未成年人权利的特殊性 / 029第三节 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 / 031一、实现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 031二、保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 032三、实现未成年人其他网络权利的基础 / 032第三章 媒介变迁下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 / 033第一节 印刷媒介环境下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 / 034一、印刷媒介诞生之前 / 034二、印刷媒介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影响 / 035第二节 电子媒介环境下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 / 038一、电子媒介对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影响 / 039二、电子媒介环境下未成年人隐私权侵权的特点 / 040第三节 互联网环境下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新问题 / 041一、互联网媒介对新的社会“情境”的建构 / 042二、互联网环境下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特殊性 / 047三、互联网环境下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理论和现实困境 / 050第四章 美国与欧盟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研究 / 053第一节 以“父母同意”为核心的保护理念及相关法律实践 / 053一、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的立法内容及过程 / 054二、美国相关司法判例、审判思路及价值分析 / 059三、欧盟相关立法 / 065第二节 以“被遗忘”为核心的保护原则 / 071一、欧盟及其成员国的“被遗忘”相关立法 / 072二、美国“橡皮擦”法案与儿童“防追踪”法 / 074第三节 平衡未成年子女隐私权与父母威权冲突的保护措施 / 077一、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司法判例及价值分析 / 079二、美国的平衡措施及价值判断 / 083第四节 以未成年人互联网权利平衡为宗旨的保护模式 / 084一、未成年人隐私权与表达自由 / 084二、未成年人隐私权与父母威权 / 086三、未成年人隐私权与网络安全 / 088第五章 多元治理视域下的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及新理论 / 090第一节 互联网行业自律中的未成年人隐私保护 / 090一、互联网行业自律的优势 / 091二、美国与欧盟互联网行业自律的主要措施 / 091三、互联网行业自律中需要改进的内容 / 095第二节 以隐私保护为主的媒介素养教育 / 098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及内涵 / 098二、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隐私保护教育 / 099第三节 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的新理论及实践 / 102一、隐私设计理论 / 102二、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 / 105三、两种理论综合运用优势 / 107第六章 对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的对策建议 / 110第一节 中国对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现状 / 110一、中国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相关立法 / 112二、行业自律规范中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内容及机制 / 116三、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相关案例 / 119第二节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隐私保护的建议对策 / 123一、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 / 124二、法律层面 / 124三、行业自律层面 / 129四、公民媒介素养及隐私教育层面 / 130结 语 / 132参考文献 / 134后 记 / 147
孟禹熙,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广告系讲师。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政策与法规专业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和瑞士提契诺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互联网隐私保护、互联网内容治理、网络游戏监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