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物理感觉启蒙读本》的后续篇,旨在帮助读者在初具物理感悟的基础上,析理沁透,通灵洞彻,贯识融会,成为对中学阶段物理问题能抓住本质、一语道破天机的人。本书强调从悟到通,“通”字落实在选题上,则联类不穷,引申推广;落实在解题上,则体现简约直捷,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类比旁证,并腾挪贯通到多个物理领域。本书既可作为中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教科书来学,其中不少例题属于作者编篡的有简明答案的生动巧妙问题。本书在讲述物理知识时常附带文学与历史故事的喧染,故也可作为文史理哲通俗读本,供有兴趣的人阅读。
前言
绪论
第1章 物理通感的酝酿
1.1 通过做题消除尴尬心理,酝酿物理通感
1.2 “吃透”公式之物理意义——从悟到通的必由之路
1.3 深入和广泛了解物理常数
1.4 对尺度和数量级的认识
1.5 能预料解决物理问题所需的物理量个数
1.6 古诗中表现的物理通感
1.7 《水浒传》故事中的物理知识
1.8 物理通感:“自然人理”还是“理人自然”
1.9 谈爱因斯坦的物理通感
第2章 类比弹簧振动和单摆摆动的心得
2.1 振动频率平方值的物理意义
2.2 从能量角度考虑振动系统的频率
2.3 从运动瞬时量考虑振动系统的频率
2.4 从单摆引申出去的思考
第3章 研究振动系统简正频率的新方法:范氏波动法
3.1 拟波动方程的提出
3.2 多自由度的不连续体系的简正振动
第4章 物理通感的深层次体现
4.1 能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物理问题,体现物理通感
4.2 能对自然现象的本质一语道破,体现物理通感
4.3 把不同性质的物理感觉结合起来做成测量仪器,体现物理通感
4.4 能将物理现象及过程用数学建模者,有物理通感
4.5 物理通感体现在对已有知识的新阐述
4.6 物理和化学的通感
4.7 物理和数学的通感
4.8 物理和文学的通感
4.9 物理诊题和通变
第5章 物理通感——从人感官之综合感觉讲起
5.1 通感是人之感觉的综合、交汇和潜沈印象
5.2 生理感觉引起的物理通感
5.3 从经天纬地的经历中获得物理通感
5.4 观察动物世界酝酿物理通感
第6章 物理通感的特点
6.1 物理通感是简约的
6.2 物理通感得益于研习物理的“以大观小”法
6.3 物理通感是否体现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
6.4 物理通感反映了人性与物性的和谐
6.5 物理通感是与时俱进的
6.6 物理通感敏捷之自我检测
第7章 物理通感的培养
7.1 物理通感的产生基于至简至美
7.2 物理通感是托物寓感,来自善于和勤于观察
7.3 物理通感产生于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
7.4 物理通感融会于特征量的记忆和近似估计
7.5 物理通感仰仗浅人深出引入新物理概念
7.6 物理通感落实在对物理公式的口述与默写
7.7 成果积累有利于滋养物理通感
7.8 “正身以俟时”滋养物理通感
7.9 “从悟到通”是一个追寻糊涂难的过程
7.10 学写咏物诗有利于培养物理通感
7.11 散步中酝酿物理通感
7.12 数理推导过程中闪现物理通感
7.13 猜多种体裁的谜有助于训练物理通感
7.14 听音乐增强物理通感
第8章 形形色色的物理通感
8.1 物理通感将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博陈通新
8.2 物理通感体现通元识微、简要清通
8.3 物理通感鲜见豁然贯通、一通百通
8.4 物理通感重视守恒与对称的关系
8.5 寓正出奇的物理通感
8.6 虚功原理是一种物理通感
8.7 在经典相空间中引入系综是一种物理通感
第9章 用物理通感解题举例
9.1 能识别匀变过程还是瞬变过程
9.2 能抓住本质的东西展开讨论
9.3 能融会贯通相似的物理公式
9.4 通感体现在化繁就简、举一反三
9.5 通感体现在灵活使用量纲分析问题和贯通物理各个分支
9.6 物理通感落实在解决工程问题
后记
范洪义,我国培养的首批18名博士之一,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其主要学术贡献是为量子力学语言狄拉克符号法适配了有序算符内积分方法,并建立了量子纠缠态表象,为牛顿-莱布尼茨积分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除著有《量子光场的衰减和扩散》《量子力学算符Hermite多项式论》等20多部物理学著作外,另著有《物理感觉启蒙读本》《物理学家说文析理》《理论物理学研随笔》等科普图书。与合作伙伴共发表SCI论文900多篇。
吴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量子信息和量子控制。
潘宜滨,教育培训专家,从事探索提高中学生物理教学水平的方法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