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乡村社群的传播结构:基于白马村的田野研究
收藏
评价
乡村社群的传播结构:基于白马村的田野研究
商品编号:5382722
ISBN:978752039746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原永涛|责编:陈肖静
出版日期:2022-04-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G206
页数:248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2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51.04 (5.8折)
原价:¥8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中国乡村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传统乡土文化、聚村而居的空间生活方式和“熟人社会”式的人际交往模式,并由此塑造出独特的乡村信息传播结构。本书的目标是考察乡村信息传播实践,阐明其传播结构内在机制,进而从学理上充实、丰富本土化的乡村传播研究理论。在分析框架上,本书使用“社群”概念来描述乡村人群这一传播主体,将考察的的内容聚焦于村落空间、日常交往和媒介使用三个维度。在研究方法上,选取位于山东省L市的白马村为个案,通过参与观察和非正式访谈进行田野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空间(包括开放空间和私隐空间)作为乡村传播的基础设施,依然是理解当代乡村信息传播活动的关键要素;第二,村民的日常交往映衬出宗族关系、“朋友圈”和“事务中介者”三条重要线索,它们勾连起村庄中的小型信息圈层,发挥了乡村社群交往的底层支撑作用;第三,乡村中的大众媒介没有对这种圈层结构起到明显的消解作用,反而巩固了基于人际传播模式的信息交往结构基于这些研究发现,本书提出“雨涟格局”来描述乡村信息传播结构的一般性特征,提出“自谐秩序”来阐释这一结构的深层运行逻辑。
导论以传播学视角审视乡村日常生活

第一章乡村与乡村传播研究的脉络与问题

第一节中国乡村研究的三种进路

第二节旧逻辑与新问题

第三节当前中国乡村传播研究的问题意识

第二章理论资源、分析路径与方法

第一节乡村传播研究的理论资源

第二节中国乡村传播研究的分析路径

第三节民族志与田野研究方法

第四节作为研究个案的白马村

第三章乡村传播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开放空间

第二节私隐空间

第三节小结:传播空间与信息圈层的形成

第四章乡村传播的日常交往结构

第一节乡村日常交往的两种类型

第二节信息性交往结构

第三节事务性交往结构

第四节小结:乡村交往的连接性结构

第五章乡村传播的媒介结构

第一节白马村的大众媒介概况

第二节电视在乡村信息结构中的地位

第三节数字媒介与乡村信息传播的现代化

第四节社区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五节小结:大众媒介在乡村的边缘化

第六章乡村传播结构的一般分析框架

第一节白马村的传播结构特征

第二节雨涟格局

第三节自谐秩序

第七章回顾与讨论

第一节乡村传播研究中的社群逻辑

第二节乡村传播结构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原永涛,新闻学博上,宜春学院产告教研室主体,半要研究领成为乡精传播学。媒介社会学。网络舆论学,在《新闻与传播研究》《靠前新闻界》《新闲与传播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平余篇。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