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是如何从一个保卫和调节帝国的机制,变成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全球俱乐部的?
本书围绕一些关键历史时刻、关键人物和他们的思想,对联合国的意识形态“史前史”和战后世界秩序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旨在以一种新颖的观点去看待联合国的形成。
开头与结尾是关于两位英帝国晚期杰出政治家的研究,他们是南非的史末资和印度的尼赫鲁。他们在联合国的经历诠释了帝国国际主义理念的兴衰,这一理念在布尔战争后由史末资明确表达,在1946年至1950年代中期的一系列政策行动中被尼赫鲁摧毁。
本书还研究了两位处于第二梯队的思想家,其中一位是阿尔弗雷德·齐默恩,这位两次大战期间的有名国际主义理论家,恰恰例示了为什么支持国际合作的自由主义者往往对国际合作的结果大失所望。
另一章则聚焦于1940年代中期,探讨了两位犹太人——律师拉斐尔·莱姆金和人口学家约瑟夫·谢克特曼在战时的思想,以表明他们对战争的分析如何促成战后对民族自决、国际法和少数民族权利的态度发生巨大转变,并且在这个新的世界机构的行动中得到反映。
前言 没有魔法宫:被重重误解包裹的联合国
第一章 扬·史末资和帝国国际主义
第二章 阿尔弗雷德·齐默恩和自由主义帝国
第三章 国家、难民和领土:犹太人和纳粹新秩序的教训
第四章 尼赫鲁与全球联合国的出现
结语 主权大获全胜的时代,联合国往何处去?
致谢
注释
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英国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巴尔干五百年》等,荣获沃尔夫森历史奖、达夫·库珀奖等。
朱世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任教于常州大学。译有《世界政治中的反美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