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寿四年(158)七月,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带领秦人孟伯山等6人,在今拜城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博孜克日格沟修亭,完工后在旁边的石壁上刻下8行共108字,记录他们作亭之事,所刻即“刘平国刻石”。
序言
刘平国刻石的早期保护和拓本流传——以徐鼎藩为中心
关于晚清探索与发现东汉《刘平国刻石》的几位先驱者
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汉化
刘平国刻石的文学史意义
材料与证据之间——关于刘平国刻石的三重语境的考察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刘平国治关亭摩崖》拓本简述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刘平国刻石》拓本概说
古代龟兹地区矿冶遗址的考察与研究
从考古资料分析吐鲁番盆地史前环境与古遗址变化
试析北庭故城遗址发现的“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
中亚彩陶类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玄津”非“玄事”——云冈造像铭文札记之一
论西域“秦人”称谓
北齐《刘氏造像记》与刘桀出使粟特考
文籍传抄与文化传播——以敦煌写本白居易、李季兰、岑参作品为例
高昌供食文书及传供帐的文书学研究
北宋与龟兹的交通
新疆伊吾县下马崖古城与天山东路交通研究
“噘哒灭佛”与“末法兴起”
吐鲁番出土《宝楼阁经》钞本残卷小考——《袁复礼新疆出土文书未刊稿研究》书后
《佛说安宅神咒经》在西域的流布——兼论佛教伪经在非汉族群中的信仰实态
库木吐喇汉风石窟中千佛像的绘制
龟兹、高昌回鹘佛像画比较研究
古格壁画“天宫星宿图”与《宿曜经》——以“二十七宿神”与“黄道十二宫神”的组合为例
浸没的家产——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于阗语案牍BH4—68研究
吐鲁番出土叙利亚语医学残篇中的希腊药方举例
蒙古国回鹘四方墓出土鲁尼文刻铭释读——兼谈鲁尼文字形之演变
新疆喀什阿帕克和卓麻扎门楼上的波斯语诗歌铭文释读
由《[道光]敦煌县志》收载汉唐诗文看方志的编纂旨趣
施补华诗歌中的清代新疆历史、民族与社会
1909至1910年敦煌遗书运京相关史事新证——以近人题跋为中心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新疆考察述略
冯其庸先生与龟兹学
“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玉麒,江苏宜兴人。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主任、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唐代典籍和 西域文献、清史与清代新疆问题、中外关系史研究。 李肖,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国家文物局“郑振铎—王冶秋文物保护优选个人奖”。长期从事西域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田野考古工作和室内综 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