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研究管理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出版物,注重跨学科理论框架,风险、灾害、危机既代表了不同的学科传统、研究范式,也代表了从风险到危机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取名为“风险灾害危机研究”。这既代表了主办方倡导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理想,也表明了我们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办刊理念。因此,辑刊欢迎任何学科关于风险、灾害、危机的研究,只要研究符合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本辑拟组一期专栏,主题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更是凸显了应急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多所高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设立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始招生。目前,涉及应急管理的专业设置较为混杂,学科建设目标也不够清晰,不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学科,培养出高质量、符合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应急管理学科的定位、培养模式等进行研讨是必要且有益的。
风险灾害危机多学科交叉研究
论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的启动 赵艺绚 林鸿潮/3
社会工作参与危机管理的经验探索及本土化思考 刘颖 钟金娴/19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应急管理研究(2011~2020):国际进展与启示 张晓君 申杨敏 王伟桥/44
世界卫生事件后国家贸易恢复对策研究 杨丽娟 杜为公/81
综合应急管理制度研究
日本灾害废墟管理政策:形成机制、体系特征与实践启示 沙勇忠 赵盼盼/111
“一人分饰多角”:中小学校园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中班主任的角色分配与行为研究 郭春甫 唐敬 余泓波/138
城市复合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合作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泉州“3·7”坍塌事故为例 刘纪达 安实 王健/160
社会风险治理研究
当老龄化与灾害碰撞:灾害冲击下老年人脆弱性研究综述 梁思佳 葛怡/189
社交媒体与危机沟通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的风险与危机沟通研究 周磊 黄麒/215
童星,男,1948年生,哲学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等。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校任教。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著有《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等专著八部、《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等教材十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