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体层面上看,康德宗教哲学最为核心的思想特质在于其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道德理性和实践理性基础上的道德宗教。从某种程度上讲,“道德必然导致宗教”恰恰是康德宗教哲学的理论主旨和基本走向。一方面,为了解决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为了实现作为道德最终目的的至善,为了保证德福一致和相匹配,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不得不引入了“上帝存在”的悬设,并且后来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在由自然目的论通向道德目的论的过程中导向了上帝存在。另一方面,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康德在善恶原则相对立的道德人性论基础上完成了道德宗教的系统建构。实际上,康德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也正是围绕着这一线索展开所有论述的。因此,在康德宗教哲学看来,上帝本质上是一个道德的上帝,而我们的宗教信仰本质上是一种植根于道德理性的宗教信仰。对于我们的理论理性来说,上帝作为一个自在之物和理念是根本不可知的,我们也不能在理论理性的层面去证明上帝存在。然而,上帝存在却是我们的道德理性和实践理性所必需的“悬设”,是发自实践理性的本质要求,是道德实践的必要条件,也充分反映出了我们的道德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根本需要。
导言/1
第一章与历史背景理性与虔敬康德宗教哲学的思想/9
第一节启蒙运动背景下近代理性主义宗教的兴衰/10
第二节后宗教改革时代德意志宗教思想的发展/25
第二章宗教思考奠基与准备前批判哲学时期的/34
第一节一个自然神论者的宇宙观/35
第二节证明上帝存在专享可能的证据/38
第三节《一位视灵者的梦》: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宗教迷信与狂热的批判/54
第三章宗教根基的确立批判哲学视域下的宗教康德道德/64
第一节旧的知识论根基的破除:《纯粹理性批判》对传统的上帝存在的证明的批判/65
第二节上帝存在的“悬设”:《实践理性批判》中的道德论证明/79
第三节作为道德性的世界优选原因的上帝:《判断力批判》中的道德目的论证明/92
第四节从知识论转向道德论:宗教哲学的实践理性根基/101
第四章宗教体系的建构希望问题视域下的宗教康德道德/109
第一节康德希望问题的基本内涵/111
第二节道德人性论:康德道德宗教体系建构的理论起点/113
第三节人性中的根本恶及其重建向善/122
第四节伦理共同体与教会信仰/137
第五节一般宗教与规章性宗教中的事奉与伪事奉/145
第五章意义与历史影响转折与开启康德宗教哲学的理论/158
第一节康德宗教哲学的理论意义/158
第二节康德宗教哲学的历史影响/163
结语/172
参考文献/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