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世纪以来,《战争论》——这部由拿破仑时期的普鲁士将军克劳塞维茨完成的冗长、不甚连贯的大部头巨著——在西方军事思想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论可谓是毁誉参半。一些人将其描述为由一个伪学究、一个心胸狭隘的普鲁士人,或者一个将战争当作政治工具的厚颜无耻的军国主义者所写的作品。另一些人认为,克劳塞维茨的观点已经过时,他死后开始急速发展的军事技术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而且仍将继续改变战争的形态。最激烈的批评认为,克劳塞维茨犯下了根本性的错误,即将战争当作一种理性的行为。克劳塞维茨的支持者们同样也对它不吝赞美之词。布罗迪称《战争论》是“有史以来写成的,关于战争的最好的书籍”。只有《孙子兵法》所获得的赞誉可与其同日而语。虽然后者更为强调的是以外交而非军事手段取得胜利,但与《战争论》一样,它们都是军事思想领域的佳作。
中译本前言(刘小枫)
致谢
序言
第一章 克劳塞维茨的生平和性格
1 军人
2 学者
第二章 拿破仑时代的战争
3 论战争
4 论军队
第三章 《战争论》
5 《战争论》的思想起源
6 《战争论》
第四章 战争的层次
7 作为战斗的战争
8 作为竞赛的战争
9 作为政策工具的战争
10 纯粹战争和现实战争
第五章 战略
11 战略的本质
12 攻防作战
13 指挥
第六章 理论与实践
14 理论
15 实践
第七章 政治处境
16 政治和国家
17 对外政策
18 靠前政治
第八章 《战争论》的现实意义
19 从克劳塞维茨去世至1945年
20 超现代战争
21 反现代战争
22 1945年之后的现代战争
23 永别了,克劳塞维茨?
参考书目
索引
休·史密斯(Hugh Smith),在澳大利亚担任军官学员教官三十多年;澳大利亚国防研究中心创会理事,国防科学院、南威尔士大学、大学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等多家研究机构研究员;与人合编《太平洋制海权》,并独立编有《战略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