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信仰、气质、品德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由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本书从两个维度阐释人格的形成:个体生命早期的“初体验”,以及根植于历史、人文等人类共同体验和传承的“原型”;演绎人格对个体命运必然性的深刻影响。
胎内生活
“核心存在”与“自我意志”
原型
胎内环境
胎儿的“感应”
胎内的原型激发
胎儿影响母亲
胎儿的自我选择
无可改变的“原始印刻”
“存在感”与“存在”
出生
出生印刻
对死亡的恐惧与向往
“无条件的爱”的丧失
“我与世界的关系”的早期基本印刻
魔鬼原型的激发
死神原型
英雄原型与赤子原型
上帝原型、道原型
出生认知烙印
与外部世界的第一次互动
早期生活(约3岁前)
早期印刻
最初的符号化
自我存在感
“非我”
人生的基本脚本
早期生活中的一些原型
原始儿童期(约3~6岁)
意象的产生
概括化
意象的关系
故事:时空中的意象关系
自我意象
人生脚本故事
学龄期(约6~12岁)
逻辑思维
现实化
自我
青春期
人格定型
性别认同
人生规划
未来的人格发展
成年后的现实化
恋爱、做父母的影响
死亡
解放之路
人格分类
内倾和外倾
自恋型人格
边缘型人格
反社会人格
抑郁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
癔症型或表演型人格
分裂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
冲动型人格
人格崩溃的反应
朱建军,中国有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与治疗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意象对话心理咨询技术的创始人,这一本土心理疗法促进了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在实践中的发展。主要著作有:《意象对话案例督导集》《寻找中国历史的心灵密码》《焦虑的中国人》《心灵的年轮》《中国的人心与文化》《释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