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里最“叛逆”的孩子,父辈和家庭对契诃夫有怎样的影响?
契诃夫在俄国文学世界中极为独特,他开创了怎样的全新形式?不写长篇小说的他是怎样在作品中延续着俄罗斯文学的血脉的?
托尔斯泰是契诃夫最崇敬的作家,两人也从不掩饰对彼此的喜爱,但是为何托尔斯泰的影响却几乎将契诃夫逼上绝路?
“医学是我的发妻,而文学则是我的情妇。”契诃夫一生没有放弃医生这一职业,医学对他的文学之路起着怎样的作用?
在契诃夫创作生涯最鼎盛的时期,他没有听从同行前辈的建议创作一部长篇,却选择暂停创作去探访俄国流放地萨哈林岛,并差点丧命,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为什么契诃夫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笑的元素?这种笑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翻开本书,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代序
“契诃夫难以捉摸”
塔甘罗格
父辈和子辈
初次发表作品
《无父儿》
在莫斯科
《戏谑集》
契诃夫与“小型刊物”
在彼得堡的几次会见
自然科学家和诗人
走在伟大的古道上
内心的自由
萨哈林之旅
欧洲旅途
献身“公共福利”
关于爱情和一些人物原型
笑是他的天地
艺术剧院
“生命的最后一页”
“新的形式”
人与自然
《樱桃园》
“一切都会见分晓……”
安·巴·契诃夫生平和创作基本年表
米哈伊尔·彼得洛维奇·格罗莫夫(1927-1990),苏联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契诃夫研究专家。 格罗莫夫率先打破了原先苏联评论界将契诃夫作品认定为“幽默”小说的刻板印象,格罗莫夫认为契诃夫作品不仅是经典作品更是毋庸置疑的严肃文学。格罗莫夫多次在契诃夫研究领域发表突破性的论述,使契诃夫这位看似简单明了,实则“难以捉摸”的作家得以被大众真正地理解。可以说,格罗莫夫是契诃夫跨越时代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