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广西艺术学院自1938年创办以来的美术学科很好论文集萃。书收录50余篇论文,以时间排序,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科研究的全貌。文章内容既有专业领域的课题讨论,也有美术相关的延伸话题,还有老一辈美术大家孙见光、阳太阳、黄独峰等对美术创作、美术教学的精辟见解和鞭辟入里的论述,代表了广西艺术学院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本书内容丰富,对延伸校内美术学科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艺术爱好者也具有学习参考价值。
·上辑·1940 年张安治 / 画家的正义感及其责任 张安治 / 改进推行我国艺术教育之建议徐杰民 / 抗战三年与绘画 徐德华 / 美术到民间去的问题 1941 年张安治讲 朱锡华记 / 中国绘画的民族形式 傅思达 / 大众美术的优选理想——民族形式徐德华 / 残缺美的心理分析 1942 年张安治 / 中国画的一贯精神(上)1957 年阳太阳 / 访罗散记朱培钧 / 唐代塑圣杨惠之 1959 年孙见光 / 在实践中学习 1961 年陈烟桥 / 最后一次的会见——回忆鲁迅先生 1963 年阳太阳 / 用新的形式、风格表现新时代——兼谈孙见光同志的画 丘振声 潘其旭 / 略论油画民族化的方向 何楚熊 / 不能理解为一般的“典型化”——关于“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浅见 1979 年朱培钧 / 杰出的画家石涛1980 年孙见光 / 素描的一般方法1981 年 周 楷 / 谈色彩对比的表现作用1982 年阳太阳 邵伟尧 周 楷 / 从美术教育史看我们的美术创作教学周 楷 / 关于发展我国美术创作教学体系的三点意见 1987 年刘益之 / 论“气韵生动”与“神”“形”的关系周 楷 / 油画教学中的画肌问题1988 年阳太阳 / 恂恂长者 谆谆教诲 孙见光 / 论素描原理中的三个问题黄格胜 / 关于山水写生取舍问题的体会黄格胜 / 国画《漓江百里图》创作回顾刘益之 / 中国画笔墨谈莫更原 / 桂林山水画探索1989 年朱培钧 / 人品 ? 才情 ? 学问 ——缅怀潘天寿老师周 楷 / 改进美术史论教学的几点建议·下辑·1990 年周 楷 / 阳太阳的艺术与生平——纪念画家阳太阳从艺七十年刘益之 / 关于花山崖壁画若干问题的思考1991 年周 楷 尤开民 刘晨煌 周度其 / 拓宽基础 重在创造——第二油画责任班教学构想与探索谢 森 黄 箐 祁海平 / 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之核心——油画责任班教学思想1992 年黄格胜 / 神州艺坛一独峰1993 年谢 森 / 在历史与当代之间架起桥梁——简评《欧洲传统绘画技法演进三百图》的现实意义1995 年周 楷 / 关于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开设民族民间美术课的构想黄 菁 / 何谓基础——教学杂感尤开民 / 美术系教学新构想1996 年尤开民 / 强调差别黄 菁 / 个体创作的自足与院式创作教学的尴尬谢 森 / 如何认识素描基础训练中的创作因素——94 级油画专业素描训练实验散记周 楷 / 关注快速发展的美术欣赏教学——从小学到大学美术欣赏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姚 秦 / 美术创作教学小议雷务武 / 对创作教学的若干思考1998 年张冬峰 / 山不在高 用心则灵——谈风景油画的创作体会刘 新 / 20 世纪中国风景画中的张冬峰1999 年覃继刚 / 日本爱知艺术大学美术教学模式左剑虹 / 文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美学思考2013 年 刘 新 / 鲁迅外国版画藏品中的欧美视角刘 新 / 20 世纪中国美术史中的装饰绘画体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文脉和绘学传统2016 年闫爱华 / 风景研究的“文化转向”——兼评米切尔的《风景与权力》闫爱华 / 图像行为理论:一种理解图像的新维度2018 年 赵 嘉 / 广西当代风景油画的描绘方式与视觉表达苏阿嫦 / 四百年“离乡路”: 西方风景画之现当代转型和“自然”观念变迁小记后 记
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是继漓江画派成立之后设立的一所实体性艺术研究机构,成立于2007年4月。2007年8月“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为广西艺术学院,负责人为本校科研创作处处长、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新教授。执行主编刘新,1960 年出生。1986 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教学、研究和编辑工作,兼事绘画与策展。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20 世纪中国美术论稿》等专著多部。